3-28:甲状腺癌R1、R2切除的复发风险,及手术切缘的建议
前 言
在卸甲而行3-27文章中
Jeff介绍了切缘阳性与癌残留R分级系统
相关文章:
3-27:甲状腺癌切干净了吗?切缘阳性与癌残留R分级体系
每一个甲状腺癌患者
都希望术后的大病理是完美的R0切除
然而天并不遂人愿
R1、R2切除在甲状腺癌患者群体中时有发生
因为临床医生的认识和操作意识等因素
临床实际的R1切除远远比想象的多得多
那么癌残留R1和R2切除具体有什么危害
或者增加了多少甲状腺癌的复发风险呢?
如何实现R0操作
Jeff在本期文章原创了一组图片作为参考建议

来源:网络
癌残留R1、R2的复发风险和切缘
01、R2切除:复发率>30%难以避免
毫无疑问
对于所有甲状腺癌患者来说
肉眼可见的癌残留R2切除
复发和甲状腺癌特异性死亡的风险很高

事实上
除去个别严重的操作失误导致R2之外
几乎所有甲状腺癌患者R2切除
均为局部进展期的病变(LATC)
此部分患者TNM分期往往在T4a期以上
患者本身的病情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所在
肿瘤对周围器官或者结构呈侵袭状态
肿瘤往往突破甲状腺被膜
不同程度地侵犯甲状腺周围的重要结构
包括喉返神经、气管、食管、喉、颈部大血管
上纵膈或者广泛皮肤肌肉
部分患者甚至伴随有远处转移
患者预后较差复发率很高甚至复发难以避免
是甲状腺癌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5-20:分化型甲状腺癌的TNM分期(收藏版)
11-08: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的TNM分期方法
3-27:甲状腺癌切干净了吗?切缘阳性与癌残留R分级体系

R2切除的甲状腺癌患者
属于“原发灶和局部转移病灶未能被完全切除”
按照最新2023版指南划入复发风险高危
综合CSCO等之前的指南标准
高危组复发风险>20%
此部分患者实际复发风险>30%甚至更高
Jeff看来复发接近100%可以说难以避免
甲状腺乳头状癌R2切除患者
10年疾病特异死亡率可高达41-42%
DOI:10.1002/hed.23619
而对于低分化未分化侵袭性甲状腺癌
R2切除患者生存期往往难以超过1年

来源:中华医学会甲状腺癌指南2023

来源:网络
02、R1切除:不会增加局部复发概率
甲状腺癌特别是分化型甲状腺癌
进展缓慢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下
到目前为止
相关的研究数据很少
难以揭示切缘阳性和复发率之间的关系
2015年
纽约纪念凯特琳癌症中心的Laura Y. Wang等
对该医院1986-2010年
3664名连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2348人(90%)切缘阴性
268人(10%)切缘阳性
经过中位50个月的随访(1-330个月)
发现显微镜下的切缘阳性R1切除
不是甲状腺癌局部失败的显着预测因素
DOI:10.1089/thy.2015.0141

DOI:10.1089/thy.2015.0141
2019年
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三星医疗中心Dana M等人
对该医疗中心1997-2015年期间
6293名患者进行了分析
其中显微镜下切缘阳性患者313人(5.0%)
总人群中244人(3.9%)观察到局部复发
但综合分析后得出同样的结论是
显微镜下切缘阳性R1
并不会增加局部区域复发的风险
DOI:10.1016/j.surg.2019.07.021
2021年
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大学医学院外科的Alvaro等
对显微镜下切缘阳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
同样得出了
甲状腺癌患者切缘显微镜下阳性R1
无肉眼可见侵犯邻近结构的情况下
术后大病理也没有腺外侵犯的
切缘阳性患者和切缘阴性患者预后并无差异
DOI:10.1007/s00423-021-02095-y

来源:网络
03、甲状腺癌甲状腺癌观察和切缘建议
Jeff分析预判体系早已发现
甲状腺癌的局部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
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大小息息相关
中国患者乳头状癌>1cm的
患侧侧颈淋巴结转移非常普遍
当前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不足
以及临床医生对淋巴结转移规律的预判不足
是>1cm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遗漏
也就是R1切除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01:综述: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
02:完美的甲状腺癌大病理是什么样的?
03: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
04:甲状腺癌的淋巴道转移原理
05:甲状腺癌观察期间担心淋巴结转移?规律尽在“Jeff预判体系”
06:不同情况下0.7cm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照分析(观察群收藏版,上)
07:不同情况下0.7cm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照分析(观察群收藏版,下)
08:甲状腺癌的位置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08: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大小和侵袭能力分析(收藏版)
10:甲状腺癌术后,你想了解的颈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知识
11:颈部淋巴结的分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及遗漏病灶处理

来源:网络
尽管显微镜下R1切除
无法得出直接增加复发风险的结论
但事实上过去多年
处于种种担忧和顾忌
临床医生往往将R1切除划入高危
并且引导全切患者进行碘131治疗
为了避免由此导致的过度碘131治疗
提高临床R0切除的概率
从根本减少显微镜下切缘阳性R1切除问题
Jeff手绘了下列图片供参考

图1:没有被膜侵犯的患者
标准术式即可切缘一般都是阴性

图2:显微镜下被膜侵犯的患者
标准术式容易导致切缘阳性R1
包括东肿瘤张大神在内的大量专家
由于没有被膜侵犯的意识
因此不排除产生相当数量的的R1切除案例

图3:肉眼可见腺外侵犯的患者
如果主刀按标准术式切除切缘阳性R2
需要术前做好评估才能尽量减少癌残留

来源:网络
后 记
美国病理学家学会建议
所有甲状腺癌患者的大病理
均应报告镜下甲状腺癌切缘阳性状态
以作为评估患者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的指标
但是事实上
国内医院履行这一标准参差不齐
相当部分患者无法通过大病理得知切缘状态
尽管截止目前的研究表明
分化型甲状腺癌显微镜下的切缘阳性R1
其复发风险相当于中危中的低档次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不大
患者是否需要碘应根据指南综合评定
但毋庸置疑的是
肉眼可见的甲状腺癌R2残留
是甲状腺癌患者复发和死亡率增加的直接因素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终止观察
选择手术的时机为复发风险低危尤为重要
Jeff版的终止观察标准具体包括:
(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个(<2毫米);
(2)侧颈淋巴结没有转移;
(3)常规手术范围半切切缘阴性;
(4)术后大病理不需要碘131
而我们根据现有的甲状腺癌分类体系
不难发现那些号称>1.5cm观察
甚至引导患者2cm乳头状癌继续观察的做法
不仅无法准确实现对甲状腺癌病情的控制
更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会使更多的侵袭性癌无法早期发现
在错误和盲目的引导之下
绝大部分观察患者转手术的时机把握不准
导致手术后复发风险为中风险等级
从而错失早期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的机会
本期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阅读!
最后编辑于 2023-09-24 · 浏览 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