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3年国自然面上项目平均资助率16.99%,资助项数较2022年减少151项
此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公布了资助相关项目的数量🔐。
📍 从资助的项目数量上看,今年的接收总数、受理总数以及资助总数均有上升。2023 年公布的资助项目数量达 48785 项,较 2022 年增加 468 项,但在申请项目总数大幅增加的背景下,资助比例依然保持着下降的走势。
比起2021年的16.51%和2022年16.41%,今年的总体资助比例已跌至16.03%的低位,同比下降2.32%。
各科学部申请项详情
(一)2023年面上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
面上项目申请,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数学物理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交叉科学部、医学科学部等8个学部共合计项目119636项。
📌经评审,资助面上项目20321项,直接费用1005057万元。
> 资助项数较2022年减少151项,降幅0.74%;
> 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49.46万元/项,较2022年减少3.68万元/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最高74万元/项;
> 平均资助率16.99%,较2022年减少0.57个百分点;
> 资助项目申请人平均年龄42.26岁,与2022年的42.38岁基本持平。45岁以下占比72.13%,较2022年提高1.46个百分点;
> 资助项目申请人中,在站博士后578人(占比2.84%);
> 四年期项目20311项,三年期项目9项,两年期项目1项。
(二)2023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含港澳)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数学物理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交叉科学部、医学科学部等8个学部共合计项目134305项。
📌经评审,资助青年基金22879项,经费680030万元。
> 资助项数较2022年增加617项,增幅2.77%;
> 平均资助率17.04%,较2022年减少0.19个百分点;
> 资助项目申请人平均年龄32.13岁,与2022年的32.10岁基本持平;
> 资助项目申请人中,在站博士后7936人(占比34.69%);
> 三年期项目22320项,两年期项目485项,一年期项目74项;
> 港澳地区申请的项目与内地申请的项目共同组织评审,资助项目111项,平均资助率46.25%。
(三)2023年度项目分类申请
集中接收的304333项申请中,有301017个申请选择科学问题属性,占比98.91%。(属性l占比4.06%,属性Ⅱ占比44.78%,属性Ⅲ占比46.53%,属性IV占比4.63%)
📌总体上看:
属性Ⅱ和Ⅲ的申请占比逐年上升;属性l和IV的申请占比逐年下降;整体向属性Ⅱ和Ⅲ集中。
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具体内涵
✔鼓励探索、突出原创(属性I):是指科学问题源于科研人员的灵感和新思想,且具有鲜明的首创性特征,旨在通过自由探索产出“从无到有”的原创性成果。
✔聚焦前沿、独辟蹊径(属性II):是指科学问题源于世界科技前沿的热点、难点和新兴领域,且具有鲜明的引领性或开创性特征,旨在通过独辟蹊径取得开拓性成果,引领或拓展科学前沿。
✔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属性III):是指科学问题源于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且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特征,旨在通过解决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促使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
✔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属性IV):是指科学问题源于多学科领域交叉的共性难题,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旨在通过交叉研究产出重大科学突破,促进分科知识融通发展为知识体系。
> 面上项目集中接收119636项,选择科学问题属性情况占比如下:属性l占比3.81%,属性Ⅱ占比44.66%,属性Ⅲ占比46.78%,属性IV占比4.75%
> 青年基金集中接收134305项,选择科学问题属性情况占比如下:属性l占比3.08%,属性Ⅱ占比47.12%,属性Ⅲ占比46.32%,属性IV占比3.47%
> 杰青项目集中接收5141项,选择科学问题属性情况占比如下:属性l占比4.98%,属性Ⅱ占比45.01%,属性Ⅲ占比37.60%,属性IV占比12.41%
> 优青项目集中接收7539项,选择科学问题属性情况占比如下:属性l占比3.02%,属性Ⅱ占比49.70%,属性Ⅲ占比39.00%,属性IV占比8.28%
> 重点项目集中接收4306项,选择科学问题属性情况占比如下:属性l占比4.46%,属性Ⅱ占比44.24%,属性Ⅲ占比47.70%,属性IV占比3.60%
国自然申请时,未中标的的一个常见重要原因:申请人没有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或者凝练出的科学问题“欠火候”。
科学问题是指,在一定的认知水平下, 存在于科学知识体系内和科学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难题。提出和抓住问题是科学研究“千里之行”的第一步,科学家波尔曾指出:“准确地提出一个科学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重大科学突破往往始于凝练出关键科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虽然解决问题很重要,但提出关键科学问题似乎更重要。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确立了科学问题是什么,才能确立研究内容、方法、技术等。所以,提出的关键科学问题要新颖合理,最好能够临床应用联系起来,这样更容易打动reviewer。科学问题可以根据标的项目大小而提,但是必须简练,一般推荐写3个问题(最多5个),每个科学问题不超过3行,而且都是以问号结尾。
科学问题属性:“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共融”这四个属性,该怎么运用?
“鼓励探索,突出原创”
原始创新,首次发现,实现“0”的突破就行,对研究结果要求低。
这一部分主要是看以下三点:
- 项目是否具有原创新,包括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 该创新点的科学价值和潜在影响;
- 结合申请人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方案评述开展该原创性研究的可能性
这一部分应该说明相关申请项目是纯原创,目前均未做过或实现过,重点落在从无到有表述上。
“聚焦前沿,独辟蹊径”
强调二次创新,重在有应用价值。(这个选项最稳,囊括了3/4的申请项目)
这部分主要看以下三点:
- 申请项目研究思想或方案是否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 申请项目所关注问题的科学价值及对相关前沿领域的潜在贡献
- 结合申请人的研究基础与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所以这一部分应该说明要说明当下前沿研究有哪些欠缺或者需要优化,申请人的想法比已有的突破、拓展在哪里。
“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卡脖子技术
这个要着重说明研究内容符合实际国家需求且应具体产业化前景,但目前的效能并未得到解决,而申请人的研究成果可能会有效地促进相关产业、技术迭代或国家战略需要等。
“共性导向,交叉共融”:交叉学科
这部分表述上要着重阐明自己的研究是在相关学科内的理念、技术下通过一定程度的交叉,解决共同的需求导向问题,且相应的融合会促进知识体系的发展与延伸。
那么科学属性到底怎么写呢?举例:
(1)这个临床问题为何要解决?
(2)国家医疗卫生的未来战略中,有该临床问题解决的刚需求?简明扼要的讲清研究主体前沿、热点、已有研究成果
(3)如果你的研究不是首次和原创,那么你的方向有何“前沿”的意义?我们该课题分子创新?机制创新?表型创新?手段创新?你是如何独辟蹊径的?如何做得和别人不同的?为何你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法呢?
(4)总结性概况,你解决了什么科学问题。你的项目对经济、社会有何巨大价值?有何潜在风险?搭建了临床和理论基础之间的科研桥梁,加速临床应用和转化?
最后编辑于 2023-09-22 · 浏览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