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青年男子,咽痛、脖子痛半年,医生接二连三误诊,苦不堪言,全院大会诊找“大BOSS”!

发布于 2023-09-22 · 浏览 1.8 万 · 来自 Android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3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坚持xs 已点赞


22岁男性患者,姓吴,刚大学毕业。

半年前吴某的脖子开始出现问题,那天吴某就觉得自己左侧脖子很痛,一照镜子,不得了了,左侧脖子又红又肿,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被虫子咬了,自己赶紧用消毒水冲洗了一遍,但脖子依旧又红又肿又痛。

本以为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逐步感觉到有咽痛,就好像平时感冒嗓子疼一样,特别疼,连吞口水都觉得疼。

红,肿,热,痛,这是炎症四大特征,吴某自己查了百度后得知。自己脖子这里又红又肿的肯定是有炎症了,得去药店买消炎药吃。所谓的消炎药,其实是普通民众的一个习惯称呼而已,正式的应该叫抗生素。既然有炎症,很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那么抗生素会有效果。

吴某很顺利在药店买了阿莫西林胶囊。

吃了一天,效果不好,脖子依旧红肿热痛。疼痛还能忍受,但是架脖子上这么大一块红肿,也影响心想,吴某苦不堪言,想着第二天去医院看看吧,该花的钱省不了。

没想到当天晚上就出事了。


当晚刚躺下,吴某就觉得浑身发冷,额头烫手,一量体温,妈啊,40°C,吓尿了。家里没备着退烧药,晕晕乎乎的,直接打了的直奔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医生看了吴某的脖子,又摸了摸,真真是红肿热痛,这肯定是个炎症,而且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也怀疑是不是被什么虫子咬到了。


抽了血,看到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了,白细胞计数14x10E9/L,这就是个细菌感染啊,医生说。当晚就给用了抗生素,用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一种能杀掉大部分细菌的抗生素。


本以为几针抗生素下去病情会有所好转,但除了体温降下来之外,其他的没什么改善,咽痛、吞咽痛、脖子红肿热痛还是存在。


搞错了?


吴某只好再次去找医生,医生摸了摸脖子,才恍然大悟,这可能不是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高不代表就是细菌感染啊,可能是普通炎症,比如亚急性甲状腺炎。

脖子肿痛这边可能是甲状腺肿大引起的,红的不是太明显,就是肿痛厉害。


甲状腺就在我们脖子这里,患有甲亢或者甲减的朋友们估计就很清楚,普通人看这个图也大概能了解了:

img



有时候病毒感染了甲状腺,引发甲状腺内部炎症,也会导致甲状腺区域(脖子这边)明显疼痛肿胀,一碰就痛,还可以放射到耳部,吞咽的时候疼痛更为剧烈,发热、心动过速都可以有。


做个甲状腺功能检查吧,医生大手一挥。说很多病毒性甲状腺炎的患者都会误以为是感冒咽痛或者脖子这边的细菌感染。


结果没出来,医生就先把泼尼松片给安排上了。本来甲状腺炎症用普通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就可以了,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但你这个肿痛比较严重,必须得用激素才能压的下去。每天吃6片(30mg泼尼松),分3次,每次吃2片(10mg)。


泼尼松用上了,包你疼痛马上缓解。医生胸有成竹说。过个把星期咱们再把药物剂量减下来,然后停药。明天顺便来做个甲状腺彩超,看清楚一些。


吴某拿了药就回去了。


吃了一天,效果也不怎么样。回到医院复诊时,甲状腺功能结果出来了,都是正常的。


这么看来的话,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不成立啊,赶紧把泼尼松停了。如果真的是甲状腺炎,甲状腺细胞被破坏了,那么甲状腺激素肯定会被释放出来,血液浓度肯定会增高,但现在抽血查到的甲状腺激素都是正常的。


如果不是甲状腺炎,那会是啥?


关键是,吴某的颈部疼痛越来越厉害了啊。

接诊医生让找了外科医生看。这可能还是个脓肿,既然是脓肿,那就是外科干的活了,搞不好得切开排脓。

外科医生过来看了,不像脓肿。而且之前甲状腺彩超也没看到脓肿啊。但是可以重新做一次甲状腺彩超,在颈部肿痛最严重的地方,用B超引导下穿刺看看,这里有个包块,不知道是啥,等穿刺出来化验就知道了,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结核或者肿瘤,就一目了然。


穿不穿?外科医生问吴某。


吴某年轻,听到医生说要穿刺抽肿块,差点又吓尿了。只好打电话让父母过来。父母过来后,了解了情况,同意医生的建议,B超引导下颈部包括穿刺活检。


那就住院。


很快安排好了住院,一切准备就绪后,在B超引导下行颈部包块穿刺活检。因为医生摸到左颈部有个肿块,鼓起来,彩超也看不清楚,穿刺出来看看最好。


同时用上了抗生素。


过了两天,穿刺化验结果出来了:抽出来的组织中看到较多中性粒细胞,还有少量淋巴细胞,没看到癌细胞。


起码不是癌症。吴某及父母松了一口气。


就是个炎症,看起来像蜂窝织炎,就是细菌导致的化脓性感染,并且炎症朝四周扩散。


但这是个奇怪的炎症,因为抗生素和泼尼松都没效果。泼尼松是最常用的口服激素药物了,几乎没有它压不下来的炎症,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炎症很猛,都是可以用泼尼松把炎症压下来的。


泼尼松肯定是要停的。既然不是甲状腺炎,而是普通的细菌感染可能性大,用泼尼松就没道理了。抗生素还得用。但不能用之前的抗生素了,得换一种。

红肿热痛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化脓性细菌引起,而非结核分枝杆菌。


再说了,如果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话,多数患者同时会有肺结核,毕竟结核杆菌不是固定不动的,会蔓延的,一开始多数是肺结核,因为病人通过呼吸道吸入了结核分枝杆菌,发生肺结核,结核杆菌定居后就开始像周边蔓延,才会有颈部淋巴结结核。


而吴某没有明显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肺结核表现啊。


不猜了,再拉过去做个胸部CT不就一目了然了嘛。


好,胸部CT也做了,肺部是干净的,没有病灶,自然也就没有肺结核。


所以,不像是淋巴结结核。再说,上次穿刺化验也没看到类似结核的迹象。


还是个普通感染,因为抽血化验看到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17.2x10E9/L(正常3-10x10E9/L),其中是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众所周知,中性粒细胞专门对付普通细菌的。

可能导致淋巴结增大,并且也会容易并发细菌感染,这个不能忽视。淋巴瘤的淋巴结一般都是无痛的,但如果合并了感染,那就痛得不得了。


还没来得及证实,耳鼻喉科医生开口了,这个病还得我们来看啊,前几天我们才做了一个这样的手术,病人很可能是梨状窝瘘啊。你看,脖子这边反复发炎,好了又来,来了又走,好了又来,反复肿痛,靠近甲状腺,但不是甲状腺的问题,片子不支持,倒是梨状窝瘘一定要考虑。


梨状窝瘘?众人不解,什么叫梨状窝瘘,没几个医生认识。即便是梨状窝,梨状窝在哪,也没几个医生认识。


这就真的叫隔行如隔山了。他们或许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但涉及到耳鼻喉科的疾病,不是他们的大本营了,大家不认识也不奇怪。


梨状窝,反正就在我们咽喉附近,有个小隐窝,形状像水果雪梨的那个凹陷头一样,也像酒窝一样,所以叫做梨状窝,左右各有一个。如果先天胚胎发育不好,本来应该闭合的管道没有闭合,导致形成瘘管,那么咽喉部的食物或者细菌就会通过这个瘘管一直蔓延到颈部皮下,局部细菌容易繁殖,造成感染,所以脖子就会反复红肿热痛。

img


终于,病情逐步好转,颈部肿痛显著减轻,咽痛消失,没发热了,复查感染指标也下降了。


病情又趋于稳定了。


可以去做下咽部造影了,还有咽喉镜,看看到底是不是梨状窝瘘。


这时候病人已经转到耳鼻喉科来了。


耳鼻喉科医生胸有成竹,推患者去了影像科,做了下咽部造影,做造影要吞造影剂,这个造影剂比较安全,不伤身,在吞造影剂的时候,如果存在梨状窝瘘,那么会有部分造影剂经过内瘘口而漏出来,一直流到脖子这边。


影像科医生目不转睛,盯着屏幕,可愣是没发现瘘管。


于是让吴某再喝一口造影剂。


还是没发现瘘管。


再喝一杯。


依然没发现瘘管。


不会吧,耳鼻喉科医生也在现场,的确没看到瘘管啊。难道不是梨状窝瘘??


这就搞笑了。


算了,造影看不到就暂时不做了,总不能一直喝造影剂,等下把你们的存货都喝没了,病人也受不了。耳鼻喉科医生说。


回去跟主任汇报了情况,主任沉吟了一会,说有可能炎症没完全消散,瘘道里面有东西堵住,所以造影看不到。咱们先做电子咽喉镜,在直视下看能不能找到梨状窝瘘内瘘口。

img


吴某听说没发现瘘道,有点失望,该不会不是这个病吧,医生又弄错了?

脓肿、蜂窝织炎、甲状腺舌骨囊肿等,但只有耳鼻喉科医生能想得到这可能是梨状窝瘘。


严重的梨状窝瘘,可能颈部肿块这里就破溃了,内瘘外漏口就会形成贯穿,咽喉部的食物或者液体(比如刚喝的牛奶)都可能通过瘘道而流出来,就好像这样:

img



(GIF来源于网络)


吴某得知正确诊断的时候,泪流满面,折腾他这么久的问题终于水落石出了。


经过继续抗感染一段时间后,颈部感染得到控制,进入了缓解期,然后才做了手术,全麻下行左侧梨状窝瘘管切除术,术中医生进一步判断了瘘道的存在,直接从颈部外口这里注入美蓝(一种非常蓝、蓝到发黑的造影制剂),美蓝所到之处,就是瘘道行走的道路。


术后随访了2年,吴某一切顺利,再也没有颈部红肿热痛发生。

梨状窝瘘 (2)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3-09-22 · 浏览 1.8 万

22 72 35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