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胡桃夹现象”的CT血管成像

发布于 2023-09-21 · 浏览 6231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2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不大聪明的亚子、胡志勇HZY、程先进 已点赞

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又称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即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

依据左肾静脉与腹主动脉解剖关系共分二类:前和后胡桃夹现象。

分别指行走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AO)和脊柱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压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血尿、蛋白尿等的一组临床症状;当然其它原因如肿大淋巴结、肿瘤或内脏下垂造成的SMA受压、牵拉从而也可导致左肾静脉的狭窄,本文着重以前胡桃夹现象为例展开,适时添加图片并解读其它类型或起因所导致的胡桃夹现象。

多数文献报道正常状态下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介于45—60度,其间被肠系膜脂肪及腹膜填充,左肾静脉刚好自然通过,当该夹角小于45度时影像表现如同胡(核)桃夹里面夹着一颗坚果。

img
img
img

胡桃夹综合征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的男性,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主要临床表现:①一侧性(左侧)血尿;②生殖静脉综合征,即引流入LRV的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淤血而表现为胁腹痛,并于立位或行走时加重;③男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此外还可有蛋白尿、不规则月经出血、高血压,偶伴十二指肠受SMA压迫而发生十二指肠淤滞者。

多排螺旋CT强大的三维重建能力(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组MPR)可清晰、直观再现椎体、AO、SMA、LRV的空间结构和立体走向,医院临床医师越来越重视多排螺旋CT对诊断NCS的优越性,扫描采集数字信息时应加扫“动脉晚期”,方便观察动脉与左肾静脉的关系。

img

二种类型的CT表现及其诊断(标准)列举如下:

img

直接征象:>LRV主干明显受压征象:横断位增强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之间距离变小SMA直接压迫LRV,压迫的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前方,远端扩张的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与狭窄受压的左肾静脉形成“哑铃样”或左肾静脉狭窄区与其远段呈“鸟嘴样”改变。

img
img


img
img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有人指出,在矢状面测量时,SMA 和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需要<45°才能考虑 NCS;如果角度<35°,则足以进行明确诊断。Kim 等人指出, 角度<39°对于检测症状性 NCS 具有 92% 的敏感性和 89% 的特异性,但影像诊断标准国内外文献均存在差异。

img
img

临床诊断一般标准: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可证实的“胡桃夹”结构的存在,NCS公认的诊断标准目前仍未建立,也缺乏简单明确的诊断程序。

多数文献均认为NCS临床确诊是建立在左肾静脉选择性插管造影同时进行测压的结果上 LRV-IVC压力差≥3 mmHg为其诊断标准(正常压差﹤1 mmHg)。

临床治疗手段多样化:依据患者综合病情信息分别采用保守、介入及传统外科手术治疗。

胡桃夹综合征 (16)

最后编辑于 2023-09-21 · 浏览 6231

6 72 1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