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道而行的糖尿病发展病程-1型→1.5型→2型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代谢疾病,我们不要以葡萄糖为中心,必须看得更长远。”
我们回顾一篇文献,然后进入今天的病例:

Nature Genetics研究揭示2型糖尿病亚型的病因差异,
重度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SIDD,18%的患者):表现为早发性GADA,胰岛素分泌低,BMI相对较低,代谢控制差;
重度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SIRD,15%的患者):以晚发、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肾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风险为特征;
轻度肥胖相关型糖尿病(MOD,22%的患者):其特征是发病早、肥胖和相对轻微的疾病进展;
轻度年龄相关型糖尿病(MARD,39%的患者):以晚发型糖尿病和相对良好的代谢控制为特征。
重度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定义为存在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包括传统上被称为1型糖尿病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患者,简单来说,LADA就是缓慢进展的1型糖尿病,早期残存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空腹胰岛素/C肽可正常,磺脲类降糖药治疗有效,因此极易误诊为2型糖尿病。之后病情进行性加重,一般在起病半年到两年左右出现β细胞衰竭,临床呈现1型糖尿病的特点,如“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磺脲类药物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下面是一位开始1型,后来未定型,现在是2型,她的糖尿病分型我们也犯嘀咕:
患者39岁,女性,糖尿病史20年,自由职业者
因“发现血糖升高20年,双足麻木6个月”入院
患者20年前“感冒”后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未在意,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升高(12mmol/L),于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1型糖尿病,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具体剂型不详),未控制饮食,未监测血糖
2005年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入我院急诊科给予补液、消酮、对症支持治疗后转入我科继续降糖治疗,出院后给予胰岛素泵治疗,未控制饮食、未监测血糖,期间未再入院,但血糖控制不良,2011年自行摘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012年门诊眼底检查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13年因“血糖控制欠佳、足部感染”再次于当地医院治疗,评估为糖尿病NOS,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后好转出院,出院后给予甘精胰岛素25u,优泌乐三餐前16u、10u、14u皮下注射,自诉未规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后患者自行停用胰岛素,行中医中药治疗,期间查随机血糖17mmol/L,未予特殊处理。
2017年患者右侧面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疖肿,伴局部红、肿、热、痛,外贴膏药治疗未见好转,自觉发热,体温未测,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查胰岛素分泌量欠佳,

胰岛素抗体阴性,考虑为2型糖尿病,入院查眼底照相:左眼可见出血点(斑);右眼底可见硬性渗出;诱发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降糖方案改为来得时18u ih qn,优泌乐2u 6u 6u,卡博平50mg po tid。
2020年因血糖控制欠佳就诊于我院,查胰岛功能:

调整降糖方案为:门冬胰岛素30早晚各12u,二甲双胍0.5g po bid,阿卡波糖50mg po tid,患者未规律用药。
6个月前右第1足趾出血后出现右足趾麻木,进展为双足麻木。现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
既往史:无高血压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月经史、家族史无明显异常。未婚。
辅助检查:
c肽空腹:1.36ng/ml,胰岛素空腹:12.23uIU/ml,血糖空腹8.45mmol/L,酮体+
c肽餐后2小时:3.07ng/ml,胰岛素餐后2小时38.32uIU/ml,血糖餐后2小时:7.65
肾功:Cr 106,肾小球滤过率 57.120,尿Acr 2.54
讨论:对该病人的糖尿病分型,大家有什么看法和疑问。

最后编辑于 2023-09-20 · 浏览 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