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习】《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上
来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

文章开头指出:稳定型斑块一般不会造成脑血管意外事件,但狭窄程度不严重的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能造成颈动脉栓塞或闭塞等后果。搜索参考文献【1】的结论是:

这篇文献强调的是及时管腔狭窄并不严重,但如果斑块是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发生继发性缺血事件其实并不少见。
那如何定义易损斑块?

斑块易损性相关因素和超声评估关系整理如下:

一、颈动脉常规扫查规范
1.斑块位置描述
术语:前壁、后壁、内侧壁、外侧壁、半环形/环形。

前壁斑块

后壁斑块

侧壁斑块

环形斑块

A:颈动脉前壁低回声斑块。B:颈动脉后壁低回声斑块。C:颈动脉半环形低回声斑块。D:颈动脉环形低回声斑块。
2.斑块大小测量

注意:横切面测量厚度;纵切面测量长度。

文章特别指出: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和斑块体积是斑块易损性相关危险因素,其中最大厚度意义更大。
3.管腔直径狭窄率的计算
本共识推荐对称性颈动脉狭窄采用 NASCET 法测量直径狭窄率。计算方法为:

R:残余内径。
D1:远端接近正常段的颈内动脉内径

当然,我们更常用的可能还是速度测定评估狭窄率:

4.斑块肩部、顶部、基底部的描述
1.颈动脉斑块肩部:颈动脉斑块纤维帽与正常动脉内膜交界部位,朝向血流方向斑块肩部称为近心端肩部 (红色箭头所示),对应部位则为远心端肩部 (蓝色箭头所示)。
2.斑块顶部:斑块在动脉腔内最高点 (紫色箭头所示)。
3.斑块基底部:斑块与动脉内中膜交界区 (绿色箭头所示)。

二、颈动脉斑块内部回声描述
1.内部回声分类
选择血管壁回声作为参照,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将颈动脉斑块分为以下三类:
①低回声斑块:回声低于血管壁内膜层回声的斑块;
②等回声斑块:回声与血管壁内膜层回声相对一致的斑块;
③高回声斑块:回声等于或略高于血管壁外膜层回声的斑块。
均质性回声斑块(均质斑块):二维灰阶超声显示斑块内部回声均匀一致。
不均质回声斑块(不均质斑块):二维灰阶超声显示斑块内有20%以上的回声不一致。

2.斑块内部钙化
文章指出,超声显示斑块内部钙化很敏感,对应于组织病理学的钙化。薄的纤维帽内点状强回声、斑块内点状钙化可以作为易损斑块的特征性标志。易损斑块内的钙化多靠近纤维帽或使纤维帽向管腔突出。稳定斑块的钙化多表现为粗大钙化或弥漫性强回声。

3.斑块内极低回声区
斑块内极低回声区(juxtal umina l black area,JBA)是指在图像归一化处理后,斑块内部灰度值<25 的像素区域。灰阶超声显示斑块内部JBA表示可能出现斑块内出血、坏死核心、脂质核心或者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斑块内JBA
注:脂质核心和坏死核心的区别
1. 脂质核心:这部分主要是由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后在血管壁沉积,然后被巨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而组成。脂质核心的形成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早期现象。脂质核心的大小、位置和与斑块表面的距离都可以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2. 坏死核心:随着斑块的进一步发展,泡沫细胞死亡会释放更多的脂质,同时还有细胞残骸、外泌物等其他组织残渣。坏死核心通常包围在一个厚的纤维帽下,这个纤维帽可以防止坏死核心与血液直接接触。但当纤维帽变薄或受损时,斑块更容易破裂,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或急性事件。
总的来说,脂质核心主要是由脂质组成的,而坏死核心除了脂质外,还包含了细胞残骸和其他组织残渣。坏死核心通常标志着斑块的进一步发展和稳定性降低。对斑块的评估和治疗需要综合斑块的各种特征来决定。

JBA位置与大小测量
最后编辑于 2023-09-17 · 浏览 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