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隐痛3个月,“不明阴影”被误诊是肝癌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1岁
主诉:间断右上腹隐痛3月。
简要病史: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间断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外院CT:肝左叶实质性低密度结节,肿瘤?
临床诊断:肝结节
经过:
宋先生(化名)在爱人陪伴下从异地赶到上海。了解宋先生情况后,我们快速为他安排了增强检查,进一步明确“病灶”。

腹部CT动态增强提示
肝左内叶近肝裂处有一边界不清处的团片低密度影,边缘稍模糊,动态增强仍呈稍低密度影,静脉期显示最清晰,范围约16*15mm;肝左叶内上段见一枚水样密度灶,直径约7mm,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考虑肝镰状韧带旁“假病灶”,另见肝左叶内上段一囊肿。以上建议常规体检随诊。所示中腹部横结肠壁节段稍增厚、强化稍明显(未完全显示),考虑慢性炎症可能,建议结合肠镜检查随诊。
肝镰状韧带旁假病灶是指肝脏镰状韧带旁韧带附着处出现的肝脏异常回声、密度或信号。发生于肝左叶内侧段或(和)左叶外侧段前缘镰状韧带旁。大多数为单发,且多位于左叶内侧段,少数位于左叶外侧段,极少数有两个镰状韧带旁假病灶,分别位于左叶内侧段及左叶外侧段,呈对称性分布。形成原因可能是:①镰旁肝局部特殊血供因素;②镰旁肝局部脂肪浸润。
之前被怀疑是肿瘤的“肝左叶结节”,其实是肝镰状韧带旁的一个“假病灶”,并非是肿瘤,而是正常人体解剖结构,只不过并非每个人都有,如果医生经验不足,就很容易被误诊。
此外通过这次腹部增强,影像医生也大概找到了导致宋先生腹痛的原因,考虑可能是慢性结肠炎引起,建议宋先生消化科接受肠镜检查。
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慢性结肠炎。与我们影像医师诊断一致。至此,“腹痛查出肝肿瘤”疑云散去,真相水落石出。
被误诊原因
由于肝脏邻近结构的压迫或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造成肝脏密度改变或增强后的不均匀强化,应当注意和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相鉴别。
对于经验不足的影像科医生,极易可能会出现误诊。
早期肝癌怎么查?
1、甲胎蛋白联合影像学检查
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做1~2次甲胎蛋白联合超声检查。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具有便捷、实时、无创和无放射性等特点,一般作为肝脏疾病以及肝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的首要筛查方式。
3、CT和MRI
动态增强 CT、多参数 MRI 扫描是肝脏超声和(或)血清 AFP 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MR在肝癌诊断中更具优势。
4、普美显MR增强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肝脏小病灶,但无法定性的患者,可以选择普美显MR增强检查,普美显(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直径<1.0cm肝癌的诊断敏感度[1]。


最后编辑于 2023-09-15 · 浏览 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