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丨NO20:三分类:这是淋巴。五分类:闭嘴吧,这货和你们白系半点关系没有



在外周血涂片中,有核红细胞,相对于红系白系它们那俩大家族中一堆奇奇怪怪的变种玩意儿,是最好辨认的一位,最讲武德的一位(反正我是这么觉得 )。
今天的案例,就是关于我晚幼红哥的。
【病例简介】
患者男,31 岁,农民,从事化工业,已婚。现病史:头晕,乏力,深黄色尿,食欲减退,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而后高热,肝脾大,面色苍白,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无胸骨压痛,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KX - 21三分类血球仪计数:WBC 26.4 ×10^9/L ( N17% ,L76%,其余7%),Hb 50gL,PLT 155x10^9/L。
血涂片分类(按骨髓分类规则):中性粒细胞22%,成熟淋巴细胞10%,有核红细胞65%(包括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其余5%。EB - IgM 阴性,EHF - IgM 阴性。


【检验医师分析】
本例患者外周血中出现大量有核RBC,是由于骨髓红细胞高度代偿性增生而释放入血所引起,一般的溶血剂不能破坏有核RBC,有核RBC尤其是晚幼红细胞的体积和淋巴细胞相似,而三分类血球计数仪不能对细胞的内部进行有效识别,因此把有核红细胞划入淋巴细胞造成淋巴细胞的异常增高至76% 。
临床根据其从事化工行业接触化学毒物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对症治疗缓解后出院。
注:现在大部分医院的血细胞分析仪,已经都是五分类了,所以散点图的异常和报警信息,也可以作为提示。
参考资料
《检验医师临床案例分析》,张晓宁,王文正,陈凌云主编
最后编辑于 2023-09-07 · 浏览 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