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个人心得体会

大家都是从住院医师成长起来,几大穿刺技术在学校及医院培训中以多次练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人都有点犯嘀咕,现在可以请超声科在超声指引下完成了,但是在紧急情况下我们会怎么做呢?
最近浏览丁香园有些心包穿刺的病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本人工作至今完成心包穿刺约50例,共同分享一下非超声下的心包穿刺个人经验。欢迎大家也分享一下个人经验。
通过1例患者病例分享
此患者因胸闷,憋喘严重,难平卧急诊入院,完善心电图为II III AVF抬高,可疑右冠脉梗死,心内科完善CT时发现:

患者存在心包积气,心包填塞,请超声科,超声认为超声在气体情况下显示不清,正好我夜班,就去穿刺了。
刚穿刺完患者症状就明显减轻,也不憋喘了,接着复查CT:

心包积气明显减少。
课本上心包穿刺技术要求:
(1)术前检查:术前宜行X线及(或)超声检查,以便决定穿刺部位及评估积液程度。积液量少者不宜施术。
(2)选择适宜体位:如从心尖部进针常取坐位;如选择剑突下进针常选斜坡卧位,腰背部垫枕。
(3)嘱患者于术中勿咳嗽或深呼吸,必要时术前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4)常用穿刺方法有下列二种:
①心前区穿刺:于左第5、第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进针,向后、向内指向脊柱方向刺入心包腔。穿刺针尖入皮下后,助手将注射器与穿刺针后的橡胶管相连接,并抽吸成负压,当穿刺针入心包腔后,胶管内立即充满液体,此时即停止进针,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
②胸骨下穿刺:于胸骨剑突与左第7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方向与腹壁成45°,针刺向上、后、稍向左而入心包腔的后下部。其余操作同上。有条件可在超声指导下进行。
个人心得:
1.在穿刺前详细查阅CT及超声,这是穿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1步。
个人觉得看CT的那些方面呢,1)穿刺位置,本人一直采用胸骨下穿刺,个人觉得是最安全的,通过CT能看出剑突及胸骨角到心脏距离及角度。2)了解积液的位置,是在右心室前壁/膈面还是其他地方,只有这两个地方够多才安全,别的地方不算,这样心中就有个大体模拟图像。
2.术前患者体位,这个也很重要,对于积液患者,让患者头高位,让积液尽量留在右心室前壁/膈面,保证穿刺安全。积气患者就尽量平躺吧。
3.术前让患者充分镇静,是防止术中不良反应的必要条件,一般如果不是特别紧急,在准备材料前我都会给患者打5-10mg吗啡。
4.进针角度跟深度,我一般取斜坡位,用5ml打完局部麻醉后,就会用5ml针头尝试,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于胸骨剑突与左第7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直接扎到肋骨,感觉扎到肋骨了,就让针缓慢下移,能感觉到从肋骨下缘到左肩方向,抽到积液,拔除针头,用长穿刺针比较一下5ml针头长度,这样大体进针深度就确定了。(对于肥胖的病人,5ml针头可能不够长,那就用一个手将剑突下网里面按着穿,也能穿出来,5ml针头即使穿破右心室,也可以自行止血。
5.剩下就是进导丝跟扩张了,这个就是操作轻柔,导丝觉得困难就退出,调整进针深度。
谢谢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编辑于 2023-09-06 · 浏览 2.8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