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一个患者的生命从我手中滑走……

发布于 2023-09-05 · 浏览 4.0 万 · 来自 Android · IP 四川四川

 这个患者既往有不严重的慢阻肺。9月3日19时到21时间在睡眠中去世,被家属发现时手捂胸口,推测死于心梗。之前几天一直在网上问我。

img


img


img


9月1日跟我联系之后,再联系就是9月4日凌晨家属通知我的消息了,XX走了。

据家属描述9月2日-9月3日两天持续胸闷,症状加重,从之前的间断发作到持续发作,严重的“从喉咙到胸口的烧灼感”,平躺时更严重,无法睡眠。9月3日中午12点到附近的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开具了“莫沙比利”和某种促进睡眠的药物。9月3日19点患者表示想睡觉了,于是在睡梦中去世。去世前几天一直没有安排过心电图检查。

这两天我心里特别难受,感觉一个生命在我手中滑走了,本来是可以抓住的。

也许他以为我9月2日和3日不上班就没有给我发消息反馈药物治疗的效果,这两天我也没有随访;

整个聊天记录中没有“胸痛”二字,我除了提醒他就诊,没有第一时间想到心梗心绞痛的可能,没有提醒他做心电图;

对外院医生的意见很相信,没有过多的分析诊疗意见。

患者从最早间断发作的咽喉不适,进行性加重到持续的胸闷,不能平卧。若干个巧合使得患者生命从三个医生手中滑走。也许有众多的巧合成分,但如果不是对于鉴别诊断、病历书写的忽视,悲剧或许就会避免。

从最早的对话开始分析,

他问了我很多问题,我一直忙着做纤支镜、会诊,没有细看他的,只是觉得问题比较重,建议他来我们医院急诊就诊。他接着问我需要做哪些检查,等我看到消息时,他已经在外院把检查做完了。所以我也没有针对他的症状想太多需要做什么检查。只是看了医生的处方,是抑酸药。我只是习惯性的对外院医生的处理措施提出质疑,“你有冒酸水吗?”他说有。然后血常规、crp正常、胸部CT小结节给了建议,对话结束。

在书写门急诊病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说一句“用药无效复诊”。我忘了跟他说,“吃了药没有效果跟我说一声”。这句话往往被大家有意无意的忽视,这种“用药无效”的复杂疾病患者,大家总是潜意识里希望找别人看去。患者如果对这句话引起重视,及时跟我反馈治疗效果,可能我就会及时修正诊断了。

9月3日当天因为患者到了附近的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医生沿用了前一个医院的诊断,加了莫沙比利这种药。

我之前一直反复强调:当患者治疗无效时有两个原因:1、诊断错误;2、治疗强度不够。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诊断错误!而不是治疗强度不够。这是鉴别诊断的重中之重。急诊科医生却选择了后者,增加了胃药。

大家记住,针对外院的诊断一定要持怀疑态度,如果外院诊断正确,患者为什么会治疗无效跑上级医院来呢?

这都是我之前跟同学们上课时讲到的要点。虽然每个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但是这些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可以帮助大家及时纠正错误。

从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来分析这个悲剧,我们犯了哪些错呢?

1、首诊负责制:没有明确的交代“无效复诊”,这是从医生的角度忽视了首诊负责;

2、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的标准之一“治疗未能达到预期疗效”,此时如果想不到其他诊断的话,需要及时请示上级医生或者申请疑难病例讨论。

最后在这里落实死亡讨论制度,希望大家汲取教训,认真书写病历鉴别诊断。

最后:我对胸痛中心的建设一直颇有意见,该搞是该搞,但过分了,各种莫名其妙的检查、考试。都确诊心梗了,现在的医院还能慢的了吗?像这个患者没有胸痛两个字,就在胸痛中心被可能的规培医生漏诊了,这不就是基本功没有落实,学生没有教好的问题吗?

急性心肌梗死 (650)
纠错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5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丁香职场频道 推荐
icon一眼万年_连仲 已点赞

最后编辑于 2023-09-05 · 浏览 4.0 万

135 183 76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3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