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糖尿病患者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2月不愈,固定物外露合并感染,怎么办?
患者性别:郭某某
患者年龄:23
主诉:右小腿外伤后伤口感染 2 个月
简要病史:患者2个月前乘坐电动车与小汽车相撞,致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伤后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急诊行胫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出现右小腿腘动脉血栓形成,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右小腿术口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已在当地医院多次行清创治疗。现因右小腿伤口裂开,小腿前侧肌群大部分坏死,骨折内固定物外露感染,当地医院无处理能力,为进一步治疗转诊至我院。
体格检查:患者右小腿肿胀,小腿前侧见手术切口裂开,长度约 30cm,创基见胫骨前肌群坏死,胫骨及内固定钢板外露,创基可见糜烂肉芽,少许脓性分泌物,无明显臭味。足趾感觉尚存,无法主动背伸,足背动脉搏动无法触及,足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3 秒。

辅助检查:2022 年 9 月 24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下肢动脉CTA提示:右侧腘动脉、胫前动脉闭塞,周围侧支循环形成。



临床诊断:
移植物周围感染(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腘动脉栓塞(右侧)
肌肉坏死(小腿前群肌肉坏死)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右侧)
胫骨骨髓炎(右侧,表皮葡萄球菌)
1型糖尿病
治疗经过:
2022 年 9月 28 日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下肢肌肉病损切除术,伤口负压辅助愈合治疗
2022 年 10 月 12 日 全身麻醉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左股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至右小腿)+自体血管移植术(大隐静脉 20cm)
2022年10月26日拆线出院





讨论:
1、患者青年男性,有1型糖尿病基础病。1型糖尿病的基础病是患者发生车祸伤后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2、患者入院时CT扫描结果提示胫腓骨上段骨痂形成不理想(即使已经过去了2个月),说明患者伤情严重。据此可以推测患者组织挫伤严重,血管挫伤也许已经存在。这就为术后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当地医院描述)埋下了伏笔。
3、患者入院后辅助检查提示右腘动脉、胫前动脉栓塞,栓塞长度约5cm,下肢动脉超声提示虽有侧支循环形成,但膝下动脉均无法提供足够皮瓣成活的血流量(25m/s)。
4、患者治疗上存在以下难度:
(1)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2 个月,骨折尚未愈合,胫骨内固定物外露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内固定物要不要取出?
(2)右小腿前群肌肉坏死,清创后组织缺损范围大,且创基有胫骨及内固定物外露,无法植皮修复创面。
(3)右腘动脉、右胫前动脉栓塞,右小腿血流量差,右侧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动脉均无法提供搏动性血流,右小腿动脉均无法作为游离皮瓣受区血管。
(4)患者确诊 1 型糖尿病10 余年,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高。
5、我们的解决方案:
患者入院后组织了多学科会诊,制定了个性化诊疗方案:
(1)关于胫骨内固定物是否取出——考虑到骨痂尚未完全形成,取出内固定打外架可能导致骨折碎片移位,加上从专科检查上看,虽然有耐药表葡感染,但分泌物量不多,因此内固定物暂时予以保留。
(2)关于腘动脉、胫前动脉栓塞——腔内治疗不考虑(因栓塞时间已 2 个月余);人工血管移植暂不考虑(因右足远端血运尚能维持肢体存活之需,且我院暂无膝下人工血管材料)
(3)关于胫前肌群坏死——右小腿清创术
(4)关于创面修复——从患者创基骨及内固定物外露的角度看,游离皮瓣移植是最佳的手术方案。但患者同时合并腘动脉、右胫前动脉栓塞,右膝下没有支撑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受区血管。我们通过取长段血管(左侧大隐静脉)移植延长皮瓣血管蒂,以膝上血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作为受区血管。对于受区静脉长度不够的问题,同样自右踝上分离大隐静脉,经皮下隧道穿出至右膝外侧与皮瓣静脉完成吻合。
6、该治疗方案既实现了右胫前大范围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也保住了MRS阳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内固定钢板,还增加了右下肢血运,同时也兼顾了较好的外观。

最后编辑于 2023-09-04 · 浏览 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