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特奇L30D-55肠溶微丸溶出聚团
大家好。
实验室小试规模做拉唑类微丸品种(重点小试规模)
滚圆:丸心甘露醇作为主要填充剂,L-hpc崩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增溶剂
流化床:隔离层hpmc
流化床:肠溶层尤特奇L30D-55,增塑剂聚乙二醇
所得肠溶微丸用桨法,耐酸运行2h后转pH6.8介质,50rpm可见部分杯的微丸聚团粘结成小山堆,部分杯的微丸则可被搅拌带动。导致批内溶出差异大。
但其他pH介质如6.0等无该现象!(即便也是耐酸处理过)
逛了论坛也有部分同行遇到类似的情况,除了改变溶出介质的离子强度外貌似还没有其他比较成功的解决方案。
所以请教一下大家。
可能是溶出介质6.8溶解肠溶衣膜导致发粘?但多颗粒释药系统和流化床工艺应该可使样品包衣均匀。按道理衣膜问题应该是全部偏高或全部偏低的一致趋势,而不是现时遇到的批内差异大。排查了不同粒径的微丸的溶出现象无显著规律(稍大粒径反而聚团不严重)
可能是丸心处方的崩解剂失效或隔离层等粘性太大导致衣膜溶解后丸心/隔离层随机性的相互黏连?
更奇怪的是,相同处方工艺上了生产规模中试,所得产品无以上溶出聚团现象!
生产规模丸心硬度更低,但小试模拟制备该硬度丸心仍无解。生产规模的肠溶包衣工艺参数也与小试接近,无显著差异。
还请各位同行指教。
最后编辑于 2023-09-02 · 浏览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