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手术是微创还是开刀?
鼻窦炎手术目前多采用微创手术,是通过鼻腔自然通道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开刀手术比较少见。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是指在鼻内镜的指示下使用特殊手术器械经鼻进行鼻腔、鼻窦、眼眶、颅底等部位的手术。
借助鼻内镜,医师可以很容易地对鼻腔深部结构和病变进行详细检查,提高鼻科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同时配合鼻窦内镜相关的手术器械,对既往传统的鼻中隔矫正、鼻窦开放以及鼻腔鼻窦肿瘤切除等手术进行改良,使得手术更彻底,创伤和并发症更小。
手术中视野清晰,能切除鼻窦不可逆的病变,促使粘膜炎症的消退,保持正常的鼻功能。
微创手术的优点是手术过程中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但缺点是技术要求很高。
鼻内镜手术适应证:
(1)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炎。
(2)鼻窦炎合并眼眶、颅内并发症。
(3)由鼻腔解剖异常导致的鼻部疾病或症状,如鼻中隔偏曲等。
(4)鼻腔、鼻窦异物及前颅底异常。
(5)可在内镜下切除的鼻前庭、鼻腔、鼻窦、鼻咽肿瘤或囊肿。
(6)保守治疗无效的鼻出血。
(7)外伤性视神经病。
(8)由慢性泪囊炎、外伤性泪囊炎、鼻泪管病变等导致的溢泪。
(9)近鼻侧眶内肿瘤及异物。
(10)脑脊液鼻漏修补。
(11)可经鼻内镜切除的颅底占位病变。
(12)可经鼻内镜切除的咽旁占位病变。

鼻内镜手术原则和技巧:
(1)熟悉解剖:在内镜下必须熟悉鼻腔内立体视野下的解剖结构才能进行手术,否则易发生错误或不必要的损伤。
(2)严格掌握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尤其对于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要慎重,应该明白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以药物为主、手术为辅,即使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仍需药物治疗,甚至是长期的。
(3)微创概念与功能保存是内镜手术的灵魂:在清除病变,建立引流通道时,必须保存正常的组织结构,保留鼻腔正常黏膜,尽量避免术腔骨质裸露。手术切除范围,应根据病变严重程度来决定。
(4)手术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鼻窦部位,使用不同的角度内镜和器械,以保证所有操作在视野范围内,同时精良的咬切器械和电动吸引切割钻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正常黏膜的损伤。
(5)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减少术中出血,包括围术期用药、术中控制血压、术中精细操作、及时电凝止血等方法,以保证术中解剖标志的正确识别,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提醒患者注意的是,刚进行鼻窦炎手术后,建议每1-3周复查一次,需要做鼻腔清理。
鼻腔清理有助于改善鼻腔通气,还可以明确鼻腔鼻窦术后的恢复情况,有一部分患者还需要配合口服药物,鼻喷剂药物治疗,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总体来说,大部分患者在做完手术恢复一个月到三个月左右,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有很少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病情复发。
术后定期随访和鼻内用药,以有效防止术后复发。
最后编辑于 2023-08-30 · 浏览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