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检查和评估

精神检查:主要是观察法,有言语能力的患儿应结合交谈。检查要点如下:
1、患儿对陌生环境、陌生人和父母离开时是什么反应?
2、患儿的言语理解及表达的发育水平是否与年龄相符?有无刻板重复言语、延迟模仿性言语?是否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谈以及遵从指令情况?
3、是否回避与人的目光对视?是否会利用手势动作、点摇头或其他动作、姿势及面部表情进行交谈?
4、患儿是否有同理心?如父母或检查者假装受伤痛苦时患儿是否有反应?有什么反应?
5、患儿是否对玩具及周围物品感兴趣?玩具使用的方式以及游戏能力如何?
6、患儿是否有刻板动作、强迫性仪式性行为以及自伤行为?
7、患儿智能发育的水平是否与年龄相当?
体格检查:主要是躯体发育情况,如头围、面部特征、身高、体重、有无先天畸形、视听觉有无障碍、神经系统是否有阳性体征等。
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部MRI、遗传学检查,代谢病筛查等。
心理评估:主要有以下量表进行评估。
1、常用筛查量表。(1)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共57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53分提示可疑孤独症样症状,总分≥68分提示存在孤独症样症状,适用于8个月-28岁的人群。(2)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2级或3级评分。2级评分总分≥7分或3级评分总分≥14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问题。该量表针对2-15岁的人群,适用于儿保门诊、幼儿园、学校等对儿童进行快速筛查。
2、常用诊断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30分为非孤独症,总分30-36分为轻-中孤独症,总分>36分为重度孤独症。该量表适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诊断量表的结果仅作为儿童孤独症诊断的参考依据,不能替代临床医师结合病史、精神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做出的诊断。
3、发育评估及智力测验量表。可用于发育评估的量表有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和儿童心理神经发育量表等。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为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Peabody图片词汇测验、瑞文渐进模型测验等。
最后编辑于 2023-08-26 · 浏览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