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BSA 偶联棕榈酸钠/BSA 偶联油酸钠常温或低温析出、浓度不准确、细胞模型诱导不成功等

发布于 2023-08-22 · 浏览 2435 · IP 陕西陕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5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在体外研究中,为了模拟高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血症,通 常需要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FFA)。油酸 (Oleic acid,OA)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游离脂肪酸,占血浆 游离脂肪酸总量的31%。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正常情况 下,人体血液中油酸的浓度维持在生理范围内,血脂异常患者血 液中油酸浓度显著增高。油酸钠(Sodium oleate)是油酸的钠盐, 同等摩尔浓度的油酸钠与油酸对体外培养的细胞产生相同的作 用。因此,油酸或油酸钠被认为是体外模拟高甘油三酯和游离脂 肪酸血症的理想试剂。

在体外研究中,为了模拟2型糖尿病所致的器官损伤,除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的葡萄糖外,通常需要添加高浓度的软脂酸(棕榈酸,Palmiticacid,PA),这是因为软脂酸是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游离脂肪酸。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软脂酸的浓度均值约为100umol/L,肥胖和2型糖尿病情况下血液中软脂酸浓度显著增高。软脂酸钠(棕榈酸钠,Sodiumpalmitate)是软脂酸的钠盐,同等摩尔浓度的软脂酸钠具有与软脂酸相同的细胞脂毒性。因此,软脂酸和软脂酸钠被认为是模拟细胞脂毒性的理想试剂。

油酸及棕榈酸难溶于水,但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 一些实验者采用甲醇、乙醇、氢氧化钠溶液、异丙醇等有机溶剂配制油酸、棕榈酸及其钠盐,其缺点是这些溶剂本身对细胞就有毒性,而且这些溶剂是否影响试剂本身的性质也不清楚。所以使用有机溶剂配制的高脂试剂是不能用于细胞实验的。

此外,一些科研人员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可与自由脂肪酸结合的特点,采用高浓度的BSA 溶液配制油酸、棕榈酸 及其钠盐。该方法的优点是溶剂本身对细胞无毒性,但仍存在 以下问题:

1)未对BSA 进行甄选,导致其结合力不足,导致溶解之 后很快有固体析出,呈浑浊或絮状,如下图所示:

img

常温或低温状态有沉淀或析出

2)采用不合理的溶解方法和设备,导致配制溶剂在低温 或室温下,出现析出、沉淀,试剂整体为絮状浑浊状态,如下 图所示:

img

常温或低温成絮状

上述两种情况,均会导致两个核心问题:

1)由于低温、室温出现沉淀,因此,在经0.22 uM 滤器过 滤除菌时,絮状未溶解的软脂酸(或其他脂肪酸、钠盐)是过 滤不掉的,会造成滤下去的溶液里软脂酸(或其他脂肪酸、钠 盐)的终浓度不准确且无法测量。

在细胞建模过程需要精准控制试剂浓度,但是由于上述技术问题,最终浓度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实验其实是无法有效进展,出现的技术问题便无法进行有效分析。

2)由于BSA与棕榈酸钠、油酸钠结合方式不对,导致试剂在诱导损伤或诱导脂滴过程,效果极不稳定,经常出现无法复现的情况。

因为,此时并非溶解的油酸、棕榈酸及其钠盐,而是油酸、棕榈酸及其钠盐以固体微小颗粒的形式悬浮在溶剂中,当温度降低至40℃以下时,油酸、棕榈酸及其钠盐便会析出,所以有些文献中记载了高脂试剂使用前需要“培养基加热”、“培养基预热”、“55℃-60℃水浴助溶”等步骤。

但是细胞是在37℃孵箱里培养的,当加入助溶的高脂试剂后,把细胞放回孵箱,细胞培养基和高脂试剂的混合液温度便降低至40℃以下,此时,高脂试剂析出,以固体微小颗粒的形式悬浮在培养基中,不能如预期诱导细胞模型。上述情况下,即使同一批次的试剂,其效果也无法做到统一,严重耽误实验进度,悬浮状态如下:

img

大量未溶解呈漂浮状的PA

上图中,有析出沉淀的PA(300uM/mL)加入另一孔培养基里,有大量的未溶解呈漂浮状的PA,4倍镜下,晃动培养板尤其明显。

下图中,一个6孔板细胞,每个孔同样的密度,无沉淀的PA(300uM/mL)加入其中一个孔的培养基里,4倍镜下,晃动培养板,未见漂浮状物,上下两图可以有明显的对比。

img

4 倍镜下,晃动培养板,未见漂浮状物,完全溶解

因此,实验者应使用满足以下条件的高脂细胞添加剂建立细胞模型:

1)确保溶剂中不含氢氧化钠、其他碱性试剂及甲醇、乙醇、异丙醇等有机溶剂,确保溶剂无细胞毒性。

2)确保试剂在低温、常温状态下均不产生沉淀、析出或絮状物质,确保试剂稳定和浓度准确,如下图所示:

img

如上图所示,无论在室温还是4℃环境下试剂均应保持透亮、清澈状态。此时,即可保证加入到培养基的试剂浓度精准并能有效建立细胞模型,确保实验顺利进行。不再需要所谓的“培养基加热”、“培养基预热”、“分部稀释”、“55℃-60℃水浴助溶”等步骤,避免影响实验进度和可靠度。

浓度准确、无析出、无沉淀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部分高分文献(IF>10)如下,仅供科研学习和参考:

1)Liu, R. et al. MicroRNA-21 promotes pancreatic β cell function through modulating glucose uptake. Nat Commun. (2022)

img

2)Zhang, J. A.-O. et al. Lipid-induced DRAM recruits STOM to lysosomes and induces LMP to promote exosome release from hepatocytes in NAFLD. Sci Adv. (2021)

img

3)Lai, Z. Z. et al.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the human endometrium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Theranostics. (2022)

img

最后,祝大家实验顺利,感谢阅读,有问题欢迎交流。

最后编辑于 2023-08-22 · 浏览 2435

4 13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