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二十四)|当哮喘遇上鼻炎,该如何治疗?
病例来源:于鹏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 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
【病例基本信息】
女,39 岁
现病史:患者双侧鼻塞,初呈间歇性,后逐渐加重,伴有阵发性喷嚏及清水样涕,无明显季节性变化。近一年来出现嗅觉下降。发病以来间断使用鼻喷激素及抗组胺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既往史:哮喘病史 10 年,长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病情控制良好。
家族史:无特殊。
专科查体:双侧鼻腔黏膜苍白,鼻中隔左偏,双侧中鼻道及嗅裂区见荔枝肉样肿物,中鼻甲息肉样变。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EOS%:0.6 %(参考区间0.4 %~0.8 %)
EOS:0.31(参考区间0.02~0.52×109 /L)
2、过敏原检测
CAP 过敏原检测系统:动物毛皮屑(0.47 kUA/L 1 级)
血清总 IgE 检测:111kU/L ↑(参考值≤60 kU/L)
3、影像学检查
鼻窦 CT 扫描 Lund-Mackay 评分:左侧(7 分),右侧(7 分)



4、病情评估
患者 VAS 评分:8 分

5、肺功能检查
中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上述检查结果,该患者被诊断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变应性哮喘。
• 慢性鼻窦炎诊断时依据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鼻窦 CT 扫描结果进行。患者临床表现符合慢性鼻窦炎诊断的主要症状(鼻塞),次要症状(嗅觉减退);专科检查示双侧鼻腔黏膜苍白,鼻中隔左偏,双侧中鼻道及嗅裂区见荔枝肉样肿物,中鼻甲息肉样变;结合鼻窦 CT 扫描结果,可明确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诊断 [1]。
• 此外,患者还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塞,是变应性鼻炎的典型表现。结合过敏原检测结果(动物毛皮屑:0.47 kUA/L 1 级)及血清总 IgE 水平升高,可明确变应性鼻炎诊断 [2]。
• 患者有哮喘病史,结合肺功能检查结果(中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可明确哮喘诊断 [3]。
最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现有国内外指南的推荐,我们为患者定制了以下治疗方案:
1、入院前:规律鼻喷激素(布地奈德鼻喷雾剂)12 周;间断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入院前一周给予强的松 20mg 口服 qd。
2、入院后:鼻腔冲洗+鼻喷激素(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40mg 静滴 qd×3 天。
3、手术选择: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双侧全组鼻窦开放+鼻中隔矫正术。
4、术后病理:呼吸上皮黏膜息肉,间质水肿伴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5、术后治疗:鼻腔冲洗+鼻喷激素(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疗效评估及随访】
术后 4 个月随访: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嗅觉恢复良好。VAS 评分:2 分。

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均属于变应性疾病。机体接触了变应原,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性增强,产生大量的抗体,进而引发一系列过敏症状。两者除临床表现的部位不同外,其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等方面均极为相似。Grossman 明确提出了「同一气道,同一疾病」观念。他认为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可改善支气管哮喘症状。因此,在治疗哮喘的同时,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很重要 [4]。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等.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54(2)81-100.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等.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2)106-129.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4] 刘兴华,等.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8):197-200
最后编辑于 2023-08-18 · 浏览 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