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MCHK的互联网资料搜集(截至2023.8)

关于LMCHK的互联网资料搜集
一、 背景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人想要到海外行医。相比于USMLE这种关注度很高的考试,已经有各种详细的资料。然而由于人们对于LMCHK的关注度较低,相关资料非常少且零碎。
本文收集了一些关于这个考试的现有信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 简介
1、LMCHK,全程香港执业医师资格试,是医学生
且
A) 无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B) 本科不在HKU、CUHK医学系就读
进入香港执业的唯一方法。
2、有WHO承认医学院校资格(即大部分国内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报名并通过LMCHK全部三个部分后职级晋升阶段:
Housemen (1年):实习生。香港医学生在医学院毕业后或外地人考到执照后,医管局统一安排实习;主要工作:收病人,写病例,开医嘱等。每次值班36小时(第一天早上8点值到第二天晚上8点),期间必须一直呆在病房。然后休息36小时,继续值班。内外妇儿都要实习。
Basic trainee(3年):专科实习医生。在大内科或大外科轮转,三年内考过MRCP或MRCS,然后申请进专科培训,成为higher trainee。
Higher trainee(3年):高级专科实习医生。培训完后考过FRCP或FRCS,成为专科驻院医生,每次值班36小时(第一天早上8点值到第二天晚上8点),期间拿着call机,病房有事会call你,没事可以呆在值班房。然后休息36小时,继续值班。工作:抢救,操作,指导houseman工作,外科要上手术等,不需要亲自写所有病例,相当于大内科或大外科的总值班。
Medical Officer(MO):专科驻院医生。上面6年顺利通过。
Senior Medical Officer(SMO)or Assistant Consultant:高级驻院医生或副顾问医生。主要就每天查一下房,负责专科的工作,如做PCI啊,主刀手术等。一般不做研究。这一阶段基本稳定。Consultant:顾问医生,最高级别的医生,一般是科室主管,月薪20万左右。很难,每个专科最多只有一个。
(来自丁香园dxy_oqrtmxe8)
3、本文作者目前还没有考过这个考试,故无法对这个考试做出有意义的见解。本文提供信息均来自不同作者。来源平台分别为:丁香园、小红书、微信公众号、香港医务委员会官网、微博、豆瓣。
注意:丁香园上有很多发布时间久远的帖子,实用性可能下降。
注意:请避雷任何与LMCHK培训的推广贴,即文章本体随便说些车轱辘话然后最后贴个链接说有免费LMCHK资料的营销号。在付费或被留下手机号之前你不会获得比本文更多的信息。我不知道付费之后会有什么,个人观感而言:快跑。
三、 内容链接
1、 香港医务委员会:https://leip.mchk.org.hk/SC/index.html
关于考试基本信息(考试资格、考试日期、考试流程、样题、参考书目、考试通过率、Q&A等等),建议先通读对这个考试达到基本理解再进行下一步浏览。
2、 丁香园博主:hivivian1009: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rofile/1218297
1刚考过的分享:分享下考LMCHK的经历 涉及考试全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 Houseman阶段刚过:香港从医一年记 有关Houseman阶段的工作情况;
3 在香港工作四年后,进入专科培训之后的情况:说一说我在香港行医的经历吧
有关假期、收入、工作签注等实用信息
3、 三位考过LMCHK前辈的采访: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38974912?keywords=lmchk
4、 LMCHK经验分享: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39805470?keywords=lmchk(个人经历)
5、 豆瓣上一位前辈的链接文:https://www.douban.com/note/431032600/?_i=1762657rz0yaxm,1762661rz0yaxm
(大部分也来自于丁香园,也有部分答主自己的摘录或见解)
6、 小红书博主:小张在香港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e6f5a270000000001001c1b
主要是博主在Houseman期间的日记和在香港的见闻
7、 小红书博主:短衫孔乙己
https://www.xiaohongshu.com/search_result/63d9aab80000000008027fee
关于为什么不在香港行医,博主的思考
PS:关于LMCHK为什么对考生的吸引力不及USMLE,我一直很费解:香港钱多离家近,语言障碍又不如美国大,match无难度,考试投入也小;难道不是LMCHK更适合么?
8、 关于营销号铺天盖地宣传的“内地大学获承认,免试行医”:要香港永居身份https://www.xiaohongshu.com/search_result/64a38d6e00000000340174a6
9、 微博博主(与上文小红书是一个人):Dr张在香港 https://weibo.com/u/1802286463
考试经验分享:
(1)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80129580531876
( Part1、参考书目)
(2)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80486784237673
(Part3)
10、 微信公众号:Mars Cognitive Clinic
一个专门写LMCHK的公众号。对LMCHK的分析见解、考试经验等非常具有智慧和参考价值,其中对学习方法的讨论即便无关乎LMCHK也很受用!目前有6篇文章。
11、 评价LMCHK的难度,态度乐观:
https://mp.weixin.qq.com/s/PgocuYo-9N36MNIk_Gt8Rg
12、B站博主:https://space.bilibili.com/14331046
专讲海外行医的一个播客 up主,其中一篇请到了“小张医生”来进行LMCHK的访谈
时长69分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P411z7hN/
12、 各种电子书的下载:Library Genesis (libgen.rocks)
以上内容收集时间:截至2023.8.11
四、 写在最后
收集到此告一段落了,现时中文互联网关于LMCHK的信息,不说全面,也有个七七八八够用了。
还有诸如外网、各种备考群、口口相传以及散落在互联网各处的零碎信息确实无法收集了。依我之见,除开互联网等公开可获得的信息之外,私下交流的一些信息(即“地下“信息)具有更不可替代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因此备考的人必须主动加入一些群或者认识一些相关人士,有意识地收集这些信息。
授人以渔:以LMCHK、香港 行医、海外 行医等关键词在各个地方检索,能获得大部分互联网信息了。
撰写本文的初衷,是由于本文作者在查找有关信息时,深感互联网信息零碎不堪之苦,于是写成此文,希望后来者能少些繁琐。重申:我没有考过考试,只是一个收集者。
在此向以上链接内容的作者表达衷心感谢,他们敢为人先,开拓中国医学生、医生无限可能性的勇气,克服种种困难和不确定性的智慧和坚毅,在自己跨越重重挑战后仍然不忘自己身后人,倾囊相助毫无保留的慷慨,值得我们每一个考L或最终没有考L的人钦佩和铭记。
在最后,不妨做一些思考: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到海外行医?
出于很多原因,置身于不同的环境,我们会有很多想法。也许是不佳的医患关系、也许是和自己工作量不相配的薪资、也许是对于一条迥异于旁人大众的路的迷恋,我们想到了出国行医这条路。美国、香港、日本、英加澳新……无外乎:工资高、科研压力小、假期多等等。
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一条路的时候,我也很心动,恨不得明天就出国。
但是出国行医,代价是什么呢?是国内众多同学和老师织成的关系网、成熟而稳定的成长路线、熟悉的文化背景、父母家乡、乡音羁绊。其次,国内的工资待遇,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差呢?(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9421040 )
国内外的生活成本,房价,生活方式又有怎样的不同呢?医疗行业在哪里都是保护主义的疆界,即使有医师执照的法理依据,在海外白手起家,我们是否有能力打碎可能存在的玻璃天花板呢?
对于一般人来说,海外行医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我们要放弃什么、要放弃多少,才能换回多年之前的期待呢?最终又真的能吗?
考试的信息资料好搜,这些问题却很难回答。
海外行医≠考过执照试,甚至于通过考试可能只是海外行医的最初的,最简单的考验。
医学培养周期长,长到令人窒息。内卷的当下,焦虑使我们面目全非。海外真的是乌托邦吗,还是那个不存在的“海外行医”,不过是我们心中用以化解焦虑的药片呢?
看到这里的朋友,也许以上的信息并不是你需要的东西:你需要治愈你内心的焦虑症,而不是LMCHK的考试经验;驱使你打开这个帖子的不是你改变现状的向往,而是一颗面对长长的将来惴惴不安的心。
遥望将来,我们心中皆无定数。可能这就是将来的该死的魅力吧。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
重要的是明天早上起床仍有面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勇气。
谢谢你的阅读。
最后编辑于 2023-08-12 · 浏览 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