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

属于立克次体所致的皮肤病
以发热(100%,24/24)、焦痂或溃疡(87.50%,21/24)、斑丘疹(70.83%,17/24)及外周淋巴结肿大(50.00%,12/24)为主要表现。
各种鼠类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恙螨是传播该病的媒介,人对恙虫病有普遍易感性。
我国恙虫病的分型为夏季型、冬季型、秋冬型和全年型4种,长江以南地区流行季节以夏季为主,而长江以北地区流行类型主要为秋冬型。
秋冬型恙虫病具有典型的10月份高发特点,且容易发生暴发流行。
(一)
1.焦痂与溃疡
为本病特征,见于大多数患者(67.12%~98.67%)。人被受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局部遂即出现红色丘疹,不痛不痒,继成水疱,然后发生坏死和出血,随后结成黑色痂皮,称为焦痂(图16-44)。焦痂多见于腋窝、阴囊、外生殖器、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腰带压迫等处。
2.恙虫皮炎(trombidiosis)
恙螨的唾液能够溶解宿主皮肤组织细胞,引起组织局部凝固性坏死,故能出现炎性反应。
3.恙螨病/恙螨热
临床表现,高热,寒战,焦痂附近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恙螨咬处焦痂或溃疡。潜伏期4~20天,一般为10~14天。感染后第1周发热呈进行性升高,一般达到40~40.5℃。肝脾肿大,50%有脾肿大,10%~20%有肝大。
(二)实验室检查
用放大镜检查可在皮肤上找到恙螨(红恙螨或地里纤恙螨),血清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1∶160以上。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易于诊断,应与其他斑疹伤寒、斑疹热组疾病及麻疹、伤寒、流感、脑膜炎球菌感染相鉴别。恙虫病的地理局限性、原发病灶和OX-K凝集素的出现,对确诊有意义。
(四)治疗
1.恙虫皮炎
局部对症处理。
2.恙虫病
成人可选用氯霉素和多西环素,儿童选用氯霉素和罗红霉素。
临皮治疗:
氯霉素和四环素族治疗本病已有较长的历史,常用四环素每天1~2g,疗程3~6天;或予以多西环素,每天200mg,连服7天;环丙沙星0.2g,每天2次治疗该病亦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
临床皮肤病学、现代皮肤病学
最后编辑于 2023-08-09 · 浏览 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