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药复方研究关键技术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发布于 2003-11-07 · 浏览 2077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21 年零 18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新华社提供,11月6日)
中药复方研究关键技术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新华社信息南昌11月6日电(记者冯丽)日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在南昌召开了“全国中药关键技术研讨会”,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孙晓波等中药研究专家对目前国内中药复方研究的关键技术概况作了详细介绍。  中药复方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医临床对多种疾病治疗的最为有效的途径。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检测方法及手段的提高,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其中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内容之一。  中药复方具有重点突出、配伍适当、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等特点,其目的为增效减毒。但由于其组成多变,每味药均含有多种成分,既存在有效部位,又混杂无效甚至有毒物质,因此,由数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其化学成分更为复杂。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全方研究法,也称复方整体研究法,即将中药复方作为单一治疗因素进行研究,从其功能主治出发,用药理学的方法加以验证,探讨其作用机理,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全方研究有助于药效学的研究,并可直接说明药效与临床治疗作用间的相关性。  二是拆方研究法,该方法是将中药复方分解成各个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以此来探讨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药物与复方之间的关系等等。它又可分为单味药研究法、药对研究法、药组研究法、正交设计法等。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通过整体与离体实验手段,以数据化、客观、准确地反映药物的作用,运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等方法进行多学科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全面揭示中药复方药物的作用机制。  专家指出,目前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方法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时方的研制缺少中医理论的指导。目前有些中药复方的研究,特别是一些新的中药复方的研制,大多以实验组方为主,缺乏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将一些功效类似药味简单堆砌,通过基础实验筛选组合。目前市场上很多中成药寿命短、疗效低,这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过分强调拆方研究。中药复方是由多味中药组合而成的,是根据君、臣、佐、使的不同功能组合在一起共同起到各单味药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它远不是将其中不同药味所含有的化合物或某些成分简单组合在一起所起的作用。如果试图通过确立某单味药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理来阐明中药复方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生理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建立还不够完善,已建立的模型观察指标还不够全面、深刻。中医“证”是临床病人的综合表现,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个体性和可变性。而人与动物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化学、物理、药物、人的主观观察等因素的干扰,因此某些动物模型证的表现很难与人相同,很难反映人体“证”的全过程。另外,目前对动物模型的指标观察,多模拟现代疾病、综合征的方法,因此与中医临床体征还有很大差异,所得到的药理作用指标其参考意义也就有很大偏差。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认为改进和发展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努力: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应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重视“有效成份配伍”与“原药材配伍”相结合;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疾病动物模型。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077

3 6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