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

发布于 2023-07-24 · 浏览 4730 · 来自 iOS · IP 四川四川

患者女56岁,上腹痛1个月,外院多种胃药治疗无效 。胃镜检查如图,病检、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胃壁和/或肠壁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症状多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部位和深度有关,该病是一种少见病,且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

临床表现因浸润的部位和深度不同,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腹腔积液,严重者可伴有便血、黑便、肠梗阻等。根据浸润深度不同,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可分为三型:

1.黏膜型:以嗜酸粒细胞大量浸润黏膜和黏膜下层为主,多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为该病最常见类型;

2.肌型:病变以肌层为主,需深层活检,表现为胃肠壁增厚、肠腔狭窄、梗阻;

3.浆膜型:该型以累及浆膜层为主,表现为大量腹水,腹水中可检测到大量嗜酸粒细胞。

目前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多数学者引用Tally等提出的标准:

1.胃肠道症状和体征;

2.消化道病理活检提示存在嗜酸粒细胞浸润;

3.周围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

4.除外寄生虫感染和胃肠道外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等。

针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饮食治疗主要以避免再次食用确定或可疑的食物过敏原,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糖皮质激素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上一线用药有泼尼松,其他药物包括硫唑嘌呤、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肥大细胞稳定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白介素-5制剂、抗IgE制剂等。但该病经治疗好转后部分患者复发,多发生于饮食不当或停用糖皮质激素后,故有过敏史以及有明显诱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相关食物、药物。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6)
纠错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8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游小土 推荐
icon游小土 已点赞

最后编辑于 2023-07-24 · 浏览 4730

13 138 25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