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分类与机理
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是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补体异常激活而引起的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根据发病机制,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可分为以下6类:
①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如膜性肾病、 IgA 肾病( IgAN )、 IgA 血管炎( IgAV )、 LN 、感染相关的肾小球肾炎等;
②原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③ANCA 相关性肾小球疾病:如 ANCA 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包括MPO- ANCA 和PR3-ANCA阳性肾损害;
④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相关肾小球疾病:如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増生生性肾小球肾炎、纤维性肾小球肾炎等;
⑤补体异常激活相关疾病:包括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aHUS )、C3肾小球病(如C3肾炎、致密物沉积病);
⑥T细胞参与介导的肾小球疾病:如MCD、FSGS等。
目前认为,大多数肾小球肾炎由免疫介导。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介导了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病的组织损伤,随后免疫反应所引发的次级事件,如补体激活、炎细胞浸润和肾脏固有细胞活化并释放炎性介质等进一步加重或持续作用于肾脏,导致肾小球炎症或硬化,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xiaospring @丁香肾脏泌尿频道
最后编辑于 2023-07-18 · 浏览 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