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例
患儿,男,6岁, 以“发热半月”为主诉入院。半月前无诱因开始发热,体温最高达 38. 5°C ,无咽痛、咳嗽、呕吐及腹泻,无头痛,当地医院静点“头孢类抗生素”3天,体温降至正常,复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低,遂停药,随即再次发热,自行口服抗生素3天,未见好转,后持续高热,热峰达39. 6°C, 仅退热对症治疗,未再给予抗生素。自发病来四肢关节无肿痛,无皮疹,无眼红,无眼睑水肿,体重无明显减轻。热退后精神反应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个人史、家族史、出生史均无异常。
体格检查:T 37. 2℃, P 100 分, R20 分,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周身未见皮疹,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右侧明显,大者约 2cm x 5cm, 质软,无触痛,活动度可,无黏连,局部软组织略有肿胀,皮温正常,腋窝、腹股沟处未触及肿大淋巴。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大,未见脓点。心肺无异常,腹平,肝脾未触及,四肢末梢温暖。
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2. 09 x 109 L, 粒细胞计数 1. 48 X 109 L, 粒细胞比率 70.8% HB145g/L, PLT 109 x 109 。肝肾功无明显异常 。CRP 10mg/L 。ESR 23mm/h。血清铁蛋白 743. 8µg/L。免疫球蛋白 lgG lgA lgM 正常,补体正常。抗核抗体、抗 Sm 抗体 dsDNA 抗体均阴性。EB 病毒抗体、核酸阴性。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回报:镜下所见:淋巴结结构破坏,组织细胞增生,伴坏死;免疫组化: CD163、CD20、CD21、Pax - 5阳性,CD30 阴性。
初步诊断: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1.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FD)又称为菊池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呈现出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可持续数周。患者多表现为颈后部淋巴结肿大(60%-90%),常常伴有腋窝和/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受累淋巴结通常质韧、有压痛,全身淋巴结肿大报道比较少(1%-22%)。淋巴结肿大通常伴有发热(35%-77%),其他不太常见的症状包括体重下降、恶心和呕吐,疲惫,头痛,关节痛,夜间盗汗,上呼吸道症状,以及咽痛等。肝大和脾大很少出现(<5%)。菊池病结外的部位受累较少,通常累及皮肤,偶尔出现在骨髓和肝脏。皮肤受累多影响面部和上半身,表现为皮疹、结节、红色斑丘疹、硬化性红斑、多形性红斑等。
2.神经系统:菊池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并不常见(约5%),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可能与炎性脱髓鞘或血管炎有关,有研究表明有细胞毒性T细胞(CD8+ T)的介导,当合并脑炎时病情可能非常严重。菊池病的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无菌性脑膜炎(最常见),脑炎,多发性单神经炎以及臂丛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包括意识状态改变,头痛,抽搐,偏瘫,和畏光等。颅内病变多不对称,影像学改变包括颞叶、脑桥、基底节以及中脑、内囊、结合臂、导水管、第三脑室壁的T2/FLAIR高信号,脑室扩张、血管周围增强、中央血管周围间隙的点状弥散受限以及小出血灶也可以看到。
3.其他:如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菊池病和HLH的特点都是异常的组织细胞活化,有相似的促炎细胞因子谱,但是,合并HLH的菊池病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因此应该高度警惕。
4.KFD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可能完全正常,某些患者中,会有轻度贫血,轻度升高的血沉和CRP。其他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减少(尤其是粒细胞减少,20%-58%的病例),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白细胞增多(2%-5%),在多达1/3的患者的外周血中可以看到异形淋巴细胞。某些患者中可能出现乳酸脱氢酶和氨基转移酶的升高。
5.组织学上,淋巴结通常有部分保存的结构,伴有滤泡增生,副皮质区是扩大的,表现出零散分布的、边界清楚的坏死区域。坏死区有大量的核破裂的碎片,在坏死的边缘有大量的组织细胞积聚。有时候只是在大量的组织细胞中有零散分布的孤立的凋亡细胞,混合有细胞碎片和破裂的核。在坏死病灶中,有大量所谓的新月形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间,有零散分布的小淋巴细胞,激活的T细胞和一些浆细胞。通常缺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这是诊断的很重要的线索。在坏死区域的边缘,有成簇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还有免疫母细胞。而且,在坏死区域的边缘,还经常看到形成血栓的血管。
6.目前认为菊池病有3种组织学表现形式:增殖,坏死,和黄瘤样改变,增殖类的特点是副皮质区扩张,伴有大量的组织细胞和pDCs,混合有小淋巴细胞和破裂的核碎片。坏死类的特点是存在坏死。在黄瘤类病灶中主要是一些泡沫样的组织细胞,伴或不伴坏死。
7.菊池病的诊断主要是基于形态学的评估,识别出具体的病理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活检组织有限、很难鉴别淋巴结病理特点的的情况下(比如穿刺活检)。菊池病中,组织细胞的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CD68、CD163、CD4是阳性的,病变中的淋巴细胞多数是CD3阳性的T细胞,相比于CD4表现出CD8的优势,CD20阳性的B细胞非常少。pDCs是CD123阳性的。
8.菊池病的鉴别诊断包括不同病因的感染性淋巴结炎,自身免疫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
9.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起始量泼尼 1mg/( kg · d) ,症状控制后逐渐递减,国外激素治疗疗程一般为2周,国内目前没有的糖皮质激素用量及疗程,一般在体温和淋巴结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1个月后逐渐减量,每周减量5 ~ 10mg, 激素总疗程为2 ~4 个月 。
10.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以淋巴结为主要病变的少见的良性疾病,目前漏诊和误诊率仍较高,需重视淋巴结的活检,有时需要反复多次进行不同部位淋巴结活检,有条件者一定要作免疫组化检查以排除恶性淋巴瘤,少数病例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注意复发或合并其他疾病。短期内反复发作考虑与激素减量、停药过快过早有关,应视临床情况而决定疗程。外周血象、血沉及 LDH 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参考指标。


最后编辑于 2023-07-12 · 浏览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