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考USMLE及去美国临床轮转又回国继续当医生的经历



口罩时事件以来,出国行医的人数量肉眼可见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口罩事件期间来去非常不方便,另一方面通过口罩事件,大家发现可能国外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好。我现在就给大家讲讲我考美国职业医和出国轮转的经历。
考试篇:
考试分为三步,step1(基础知识),step2(临床知识),OET。考完拿到ECFMG认证后,通过实习拿到推荐信就可以找工作了。我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准备的,由于我是最后一届没规培的专硕,毕业后还又参加了规培,18年6月份规培结束才拿到规培证。19年考完step1,21年考完step2和OET。22年去美国轮转。这个考试非常难。知识面非常广且深。感觉有一半的东西国内没学过,准备考试期间,我几乎天天都在学习,不停地刷题,刷First aid,查维基百科,查uptodate,amboss。把没见过的生词收藏在生词本里,有空的时候复习一下。如果说英语和医学哪个更难的话,我觉得如果是一个英语0基础的人来考美国职业医,他也会觉得是医学难。虽然我英语一般,但在我看来考试最大的障碍还是医学知识。
实习篇:
我实习一共去了5个医院。我说一下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第一个是普外科,因为本身我学的就是普外科,所以我也想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当时我去的是一家私人连锁诊所的本部,和有住院医师培训的医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来之前就听说美国外科培训非常累,尤其是普外和神外。外科每天4点到5点就到医院开始上班了。我在的这家私人连锁诊所是一个外科医生开的,当时一共开了5家,他本身还在海军当军医,一个月只会在我待的这个诊所待一天。带我的一名医生是巴基斯坦来的,后来了解到他每天是完成了医院的工作才又来这里上班的。每天两个医院来回跑。在这里不需要每天四点到医院,只需要7-8点到就行了。手术全部都是日间手术,胆囊,疝气,袖状胃成型术都是当天做完手术当天出院,第二天再来医院随访就行。这家诊所让我有了继续外科的念头,不过周围的朋友马上帮我打消了这个念头。一个是外科太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二是外国人很难进外科,一般外科本国人竞争就很激烈,而且交流能力要求更高。外科里也就普外相对好进,因为普外科是所有外科里最忙和最不挣钱的,所以本国人一般有机会会选其他科。想想我的英语水平和身体健康,就不做考虑了。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德州理工大学医学中心的内科轮转项目。这个医院是一所有住院医和专科医师培训项目的医院,这给了我很多机会与住院医交流。这边查房就是标准的教学医院查房。1.低年资住院医每天5点半就来上班了,就开始处理病人了。查房,下医嘱等。高年资住院医7-8点来医院,有时候在家打开电脑先看一眼病人的化验,然后再来医院查房,查完房和低年资住院医讨论一下病人的处理。2.主治来了以后就开始边查房边听住院医汇报病例,每个住院医把自己的病例向主治汇报一遍,包括病人的情况和处理,然后主治带着大家看病人,点评今天的处理以及更改医嘱。由于是普内科,什么病人都收,不管是心内,内分泌,呼吸科的病,都在普内科可以见到。这也就需要各个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必要时请相关的专科会诊。这里我也就开始但觉到内科可能并没有大家描述的轻松,后来我又问了一些朋友,他们的体会也和我一样。国内大多数医院至少不需要5点半就到医院开始上班了。处理病人也是上级医生做决定,而不是住院医自己就做决定了,压力会小很多。在这里我还和住院医探讨了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觉得现在就业环境不好,当医生不容易失业,虽然很累,但是能保证有工作。有的是喜欢医学,家乡非常荒凉,她回去的话就是当地唯一的内科医生。当我问到一位来自国外的医生时,她说她觉得他们国家太落后,不想在他们国家生活。基本上本国的医生规培完以后都想回到自己家乡工作。这和我们都想去大城市打拼的想法完全不一样。这里的人更注重自己活得开心,舒服而不是有多大的成就。可能是开心快乐比成就更难得吧。在这里我也发现了我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看过的东西转眼就忘了,本来汉语看一遍就记住的东西,英语看好几遍也记不住,说不出来。后来我和在这里的一位高年资外籍住院医交流以后得知他也是病人超过6个就什么也记不住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不是母语导致的。
最后一个印象深刻的轮转是佛州的老年科轮转。我跟着的医生是一位越南裔的50岁的医生。这是我所有轮转里最累的一个。这位医生一共管着500个左右的病人。每天看40-60个病人不等,每两周一个轮回。每天上班我的任务是帮他把病人登记好,量血压,血氧,脉搏,体温,然后安排他们按顺序就诊。他的助手负责病人的预约和把医保单打出来让他签字。由于他的病人分散在各个养老系统,我们每天都在不同的养老院之间穿行,最多的时候一天去了8个养老院。每天早上6点他开车接我然后去养老院,8点开始正式上班,然后一直到下午3点结束。光听的话大家可能觉得这上班也不忙啊,可后来跟他混熟了,我才知道他3点下班是为了错开高峰期,回家继续工作,继续处理病人的文书工作,一直到晚上12点才能结束,偶尔会忙到凌晨1点。他会看中国的电视剧比如甄嬛传,说是因为每天压力太大,不看点东西就睡不着。但他说这还不是他压力最大的时候,他说他刚毕业时候为了还助学贷款,白天看完病人晚上还要去看新病人,就那样过了7、8年才慢慢轻松点。我问他平时不给自己放个假吗?他说没时间,房贷车贷都要还,一休息就还不上了。我每天跟着除了日常工作外,他还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每天给他讲一个课题,从头背到尾,中间不允许看任何提示。比如阿尔兹海默症,从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症状,诊断最后到最新的治疗进展。这个任务导致我每天都得查大量的资料,主要是uptodate,然后总结再背下来第二天复述给他听,我每天回到家先睡一觉,然后赶紧开始查资料总结,再练习复述,每天都得到2点左右才能睡觉。有的课题比较大凌晨4点才睡觉。就是这一个月让我从完全记不住到看一遍就基本能复述出来,也就是这个月让我头发掉了不少。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头发可以掉这么快,后来轻松了以后头发又长回来了。
总结:
在所有的实习都完成后,我得出以下结论。1.美国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医生的工作并不比国内的轻松。虽然可能比北京上海医生的工作轻松,但是比起我国大多数地方来,在美国当医生并不比国内轻松,甚至压力更大更累。2.医患关系也并没有想象的和谐,我认为医疗商业化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我在其他实习项目里有所体会,并没有写在上面。3.我也慢慢理解了为什么考试那么难,是为了选出能吃苦的人,方便以后吃更大的苦。4.医生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打工人,不可能避免房贷车贷等各种经济压力。5.作为一个外国医生或者医学生,去好医院的机会非常渺茫,大部分情况下去的都是社区医院,大多数人培训出来以后也就一辈子能望到头,在医疗系统比较边缘的地带默默无闻的工作一辈子。
综上所述,去美国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选择,选择的后果可能好可能坏,并不是最优选择。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决定继续回国上班。1.在美国实习完以后我觉得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家人,远离家乡,亲朋好友,然后在美国拖家带口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生活,我想我妻子也不会喜欢这种日子。我也认识到了我是个恋家的人。2.回到家乡,一个五线小城市地市级三甲,虽然挣得不多,但好在生活节奏慢,开销不大,没有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款的压力,我可以过得比较轻松,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美国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和快乐的重要性。3.我已经不羡慕在美国或者大城市的生活了,大多数人卷到最后还不是个打工的。排除喜欢卷的,能乐在其中的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活得快乐。
最后编辑于 2023-07-12 · 浏览 4.7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