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酷暑高发,热射病的诊疗一文梳理!

发布于 2023-07-10 · 浏览 1.3 万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9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2022年《自然》子刊发表综述文章称,在重症监护下,劳力型和经典型热射病的死亡率分别为26.5%和63.2%。全国逐渐步入酷夏,持续高温使得热射病开始高发。临床医师要能快速识别热射病,尽早诊治,全力挽救患者生命。


在此汇总热射病的诊疗知识点供大家临床学习。


1、热射病与中暑的关系是?

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热环境下体育竞技和军事训练中常见的疾病。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2、热射病的分型是?

  • 经典型热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classic heat stroke,CHS):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

  • 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参训指战员、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接诊时可注意询问患者职业、发病环境、病史。


3、如何诊断?

患者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

2)核心温度超过 40℃;

以直肠温度作为核心温度的标准。如不能第一时间测量直肠温度,可采取其他测量体内温度的方法,测出的体内温度应换算为直肠温度。直肠温度与其他温度的换算关系及操作方法可参阅诊疗顾问—热射病内图表。


3)多器官(≥2个)功能损伤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等);


4)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对于发热原因不明、曾处于封闭环境中的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的患者,若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除外脑卒中的可能)时,急诊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到经典型热射病。

当患者有高温(高湿)环境作业或高强度体力运动经历,并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时,急诊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到劳力型热射病。


4、如何治疗?

急(接)诊医师在救治热射病患者的过程中应贯彻「十早一禁」原则,其包括: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补凝抗凝、早抗炎、早肠内营养、早脱水、早免疫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


现场急救可应用处置六步法:

1)立即脱离热环境;

2)快速测量体温;

3)积极有效降温;

4)快速液体复苏;

5)气道保护与氧疗;

6)控制抽搐。


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包括:

1)水浴或冰水擦浴;

2)电子冰毯、冰帽;

3)快速液体复苏;

4)不提倡药物降温。


注意在热射病救治现场,应快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在现场第1小时输液量为30 mL/kg 或总量1500~2000 mL,维持患者尿量为100~200 mL/h。

此外,抽搐、躁动不仅干扰降温治疗,而且使产热和耗氧量增加,加剧神经系统损伤。现场控制抽搐、躁动非常关键。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抽搐控制不理想时,可在地西泮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5~8 mg/kg,肌内注射。


急诊院内治疗总体原则:

  • 首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不必要的转运、搬动、有创检查或操作。
  • 接着完成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多学科协诊,尽快送入重症监护室。


点击可查看热射病完整诊疗、用药内容

img
热射病 (14)
高温综合征 (9)

最后编辑于 2023-07-12 · 浏览 1.3 万

6 451 8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