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差点误诊为肿瘤
绝望中的逆转
67岁中老年妇女,因为“腹部隐痛半月,扪及包块”来诊
门诊CT确认了腹部占位病变


入院当即完善了增强CT


得知有恶性肿瘤可能,心急如焚的患者家属携带患者化验和CT资料,悄悄前往某大型专科三甲医院看专家门诊,专家通过资料,认定是“恶性肿瘤”,并且是晚期,建议患者转院治疗。获得噩耗的患者家属已经心生绝望,产生了放弃治疗听天由命的想法。
患者家属离院就医的同时,科室全体医生一起,仔细查看病人,分析病史,查看CT影像,进行了细致讨论,提出了两个诊断思路:
1.恶性肿瘤:老年女性,消瘦,占位病变明确存在,可疑度非常高,但如果属实,病情已经失去了根治机会,治疗措施侧重点在放化疗,目标为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2.罕见的肠系膜脓肿:阅片提出了新的疑点和诊断构想:患者包块内难以解释的异常影像,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已有化验结果提示了感染的存在。我们大胆假设:会不会是一根“鱼刺”,如果这个假设成立,也能完全解释患者的临床过程,但这种特殊病例十分罕见。按照这个思路,目前主要积极抗感染,争取手术探查与清创的机会。
根据诊断学上“可治愈”的原则,即当两个可疑诊断都难以确立的时候,其中一个诊断治愈希望渺茫,另一个诊断治愈前景乐观,我们应该把诊疗决策指向有治愈希望的方向。
科室统一意见后与心灰意冷的患者家属进行了细致沟通,对诊断分析和治疗计划作了详细讲解。患者和家属从绝望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并且回忆补充了吃鱼这个关键环节,补足了这块重要拼图。
科室与家属商定了积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为手术探查创造条件的治疗方案。
经过三天的积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患者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善,腹部包块范围有所缩小,腹痛症状明显缓解。
科室经过讨论,达成共识:从三个方面说都应该积极手术探查:1、假设的诊断需要确认;2、肿瘤诊断需要排除;3、异物需要取出,疾病才能根治。
在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确定次日行剖腹探查。
手术在麻醉科的精心准备下平稳开展,术中证实了我们的诊断假设,一枚鱼刺刺穿横结肠系膜缘,在横结肠系膜和胃结肠韧带内形成一个大脓肿。就是这样一枚鱼刺,只差一点,就断绝了患者生的希望。手术组实施了精准的手术,手术全程顺利。


经过术后的精心护理,患者已经顺利康复,取得了痊愈。
患者家属感叹:“是医生的严谨细致为我们的亲人带来了绝望中的逆转,治疗没有走任何弯路。如果决策偏差。难以想象患者能否承受放化疗的打击,从这个意义来说,亲人获得了新生也绝不夸张。”

最后编辑于 2024-12-26 · 浏览 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