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387】别让冠心病成肿瘤治疗“绊脚石”

发布于 2023-07-03 · 浏览 604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1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38, 叙事药学-总38)-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30)(291-300号)-300

2024-07-14




【387】别让冠心病成肿瘤治疗“绊脚石”

 

提要:

2022年,制订了《恶性肿瘤患者冠心病预防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标题-1;肿瘤常与冠心病“结伴同行”,

肿瘤本身就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肿瘤常与冠心病“结伴而行”。肿瘤治疗还可诱发冠心病,抗肿瘤药物可引起心肌缺血,以氟尿嘧啶类、铂类和靶向药物引起的心肌缺血最为常见,,应用此类药物的肿瘤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6倍。

放射治疗诱发的冠心病是接受胸部放射治疗患者较为常见的迟发心脏并发症。从放射治疗后5年内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放射治疗后30年,累积发病率高达50%。同时,超过50%的心肌缺血事件发生在放射治疗10年之后。

 

标题-2;早期筛查与诊断至关重要

仅30.3%的患者有胸痛表现,44%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合理使用心电图、生物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手段

 

标题-3:精准防治离不开科学评估

对冠心病风险高危的肿瘤患者,推荐在肿瘤心脏病医师团队指导下选择低心脏毒性的替代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患者冠心病治疗有一个特殊难点,即血小板减少问题。血小板减少也是多种肿瘤相关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辛老师点评:

为肿瘤治疗,血小板减少问题,本人发过一些评论【1】【2】

 

2023-07-03,15:35,收录,辛老师

文献

【1】【384】从《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导出肿瘤2 用药的评论

【384】从《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导出肿瘤2 用药的评论

 

【2】【376】肿瘤患者应用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如何才能报销?”讨论

 

【376】肿瘤患者应用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如何才能报销?”讨论

 全文

 【387】别让冠心病成肿瘤治疗“绊脚石”

 **报,2023年6月28日(7)

当前,医学界在肿瘤诊疗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随着靶向治疗等新型疗法的引入,肿瘤相关死亡率得以大幅下降。然而,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肿瘤相关的心血管问题显露了出来肿瘤患者为何常常罹患冠心病?该如何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确诊后又该如何治疗?本期邀请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夏云龙教授就上述问题进行介绍。

 

□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夏云龙

 

当前,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数量庞大。冠心病逐渐成为威胁肿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各类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上述现象主要涉及两方面原因。一是肿瘤与冠心病有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二是肿瘤治疗手段的进步在改善患者生存期的同时,也会增加冠心病进展的风险。

 

202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了《恶性肿瘤患者冠心病预防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从肿瘤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和防治策略等方面,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标题-1;肿瘤常与冠心病“结伴同行”

 

由于肿瘤本身就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加之氧化应激、炎症、凋亡等是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有机制,临床上,肿瘤常与冠心病“结伴而行”

 

除肿瘤本身的影响外,肿瘤治疗还可诱发冠心病。具体来看,抗肿瘤药物可引起心肌缺血,常见机制包括冠状动脉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痉挛、急性血栓形成、栓塞、脂质代谢异常等,临床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抗肿瘤药物引起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因药物和治疗方法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其中,以氟尿嘧啶类、铂类和靶向药物引起的心肌缺血最为常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应用此类药物的肿瘤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6倍。

 

此外,放射治疗诱发的冠心病是接受胸部放射治疗患者较为常见的迟发心脏并发症。据统计,该类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从放射治疗后5年内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放射治疗后30年,累积发病率高达50%。同时,超过50%的心肌缺血事件发生在放射治疗10年之后。

 

标题-2;早期筛查与诊断至关重要

 

肿瘤患者并发冠心病时,常常缺乏特异性症状,仅30.3%的患者有胸痛表现,44%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合理使用心电图、生物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有效筛查,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无创检查。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等生物标志物在识别心肌损伤及评估心脏负荷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冠状动脉造影CT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且可评估主动脉及内乳动脉的情况,可用于肿瘤患者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诊断。

 

近年来,负荷超声心动图技术不断发展,可作为肿瘤人群初筛冠心病的备选方案,其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优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血管腔内影像及生理学技术同样发展迅速,可用于精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及功能,对后续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标题-3:精准防治离不开科学评估

 

如何降低肿瘤患者的冠心病发生风险呢?在进行肿瘤相关治疗前,应由肿瘤心脏病医师团队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合并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冠心病风险高危的肿瘤患者,推荐在肿瘤心脏病医师团队指导下选择低心脏毒性的替代方案。放射治疗诱发的冠心病有明确的剂量相关性,应通过改进治疗方案、使用新技术等措施来减少辐射剂量。

 

肿瘤患者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与非肿瘤冠心病人群相似,但治疗策略上存在一些挑战。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基石。这需要建立由肿瘤学专家、心脏科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并根据肿瘤分期和预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等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患者冠心病治疗有一个特殊难点,即血小板减少问题。血小板减少也是多种肿瘤相关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血小板一旦减少,就会限制化疗药物使用,还制约着抗血栓药物的长期应用,增加支架植入术后出血风险,使治疗处于两难境地。这一问题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解答。

 

img
冠心病 (406)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28)
心脏病 (71)

最后编辑于 2024-07-14 · 浏览 604

2 2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