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期刊引证报告JCR即将公布
北京时间6月28日,今年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就要公布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引发对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 简称JIF™)的升降、其含义、价值和局限性的热议,但其实影响因子只是JCR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加入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讨论前,不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JCR的前世与今生,了解JCR的创造者加菲尔德博士和他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的同事的初衷和一些重要想法。
- 1955年,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在 Science 上发文提出了引文索引这一概念[1],也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提出了“影响因子”的想法。
- 1963年,加菲尔德博士与 Irving H. Sher 一起创造了期刊影响因子[2],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科学引文索引进行选刊,他们希望 SCI 能够涵盖一组高影响力的核心期刊。这种测度期刊影响力的方法非常新颖却又简单易行,同时解决了如何客观的衡量大型综合型期刊(如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及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等那一时代的“超级期刊”)和文章数量相对较少的专业型期刊(如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及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之间影响力的难题。
- 1972年,这种利用引文分析期刊影响力的方法得以更大规模的测试,并引起了期刊编辑的广泛关注[3]。
- 1975年,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正在准备第11期科学引文索引的发布。加菲尔德博士意识到,这些引文数据的年度汇编不仅可以作为信息检索的工具,而且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去考察期刊的特征。1975年发布的 SCI 增加了一卷《期刊引证报告》,也就是第一期JCR, 这一年的 JCR 是 ISI 首次大规模发布期刊级别的详细数据。基于1974年 SCI 收录的 2400 余种期刊的 40 多万篇论文,JCR 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期刊间引用关系,同时也首次发布了完整的期刊影响因子(JIF)列表[4]。
“期刊引证报告是历经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加菲尔德博士于1975年第一期 JCR 的卷首语
所有来自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引文都会被用来计算影响因子的分子,但只有被 Web of Science 中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期刊才出具影响因子。
JCR 中收录的期刊
2023年前,只有被 SCIE 或 SSCI 收录的期刊才有影响因子。自2023年起,JCR将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所有期刊赋予期刊影响因子。这意味着AHCI和ESCI期刊也将获得期刊影响因子。
我们使用28条考察依据评估期刊。其中包括24项质量评估标准,可供遴选人员在期刊层面根据编辑严谨度及最佳实践做出选择,以及4项影响力评估标准,旨在利用引证活动作为衡量影响力的主要指标,选出各领域内影响最为深广的期刊。
请参考以下链接获得更多选刊过程的细节:
https://clarivate.com/webofsciencegroup/solutions/editor/
- 过去的40多年间,JCR 不断发展完善,逐步推出了一系列更加丰富的计量指标。例如:
- · 2004年,去除自引的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 Without Self Cites)
- · 2009年,五年影响因子(5 Year Journal Impact Factor),特征影响因子(Eigenfactor Score)和论文影响力(Article Influence Score)
- · 2015年,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The JIF Percentile)
- 同时,按照一贯的政策,科睿唯安持续监控着期刊的发展情况,对有可能影响公平的一些信息保持敏感,自2005年起每年对那些自引数据较高或互引数据较高的期刊都会不公布其影响因子,以示警告,并明确给出相关数据。
- 2018年,科睿唯安对 JCR 进行了重要升级。此次升级,为用户全面了解期刊表现,提供了新的分析角度和更加丰富而详尽的信息,显著加强了对期刊影响因子和其他指标的揭示度,增加了论文层面的分析和解读。这些新的分析角度更好地利用了引文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指标,能帮助研究人员、出版商、期刊编辑、图书馆员和基金资助者更好地了解期刊对各种用户的核心价值。
"Every journey has a story to tell"
- 2020年4月,科睿唯安宣布在 JCR 期刊介绍页面引入开放获取数据,以提高学术出版中开放获取模式的透明度。新引入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 OA)数据将显示每篇期刊论文的获取模式。这将为基金资助机构、出版机构、图书馆员和研究人员提供透明而中立的必要信息,以了解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金色开放获取)下免费阅读和重复使用的文章对期刊整体内容和引证表现的相对贡献。
- 2020年10月,科睿唯安宣布计划在2021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中,正式引入在线发表内容,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快速在线发表的动态引用环境。采取分阶段、前瞻性的方法来调和出版机构加入的时间差异。
- 以2020年为分界线,此前各年我们使用最终发表年份,此后各年则使用在线发表的发表年份。例如,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分母仅包括最终发表日期在2018年和2019年的可引用论文,而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的分子则包含来自以下来源的引文:
- · “在线发表”年份为2020年的在线发表文章
- · 最终发表年份为2020年、在线发表年份为2019年或更早的在线发表文章
- · 最终发表年份为2020年的非在线发表文章
- 2021年5月,科睿唯安宣布在2021年度JCR中对现有的期刊资源库做出最新改进和增补。其中的第一项改进就是扩大JCR的期刊文献收录范围,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所涵盖的期刊范围保持一致。
- 2021年度 JCR 还发布了一项新指标——“期刊引文指标”,为 JCR中的一系列度量标准增加更多的深度、洞察力和背景参照。“期刊引文指标”的数值是某期刊前三年里出版的所有研究论文(articles)和综述(reviews)的平均CNCI。这一指标对不同学科领域及其千差万别的发表率和引用率进行了规范化,易于解读、且实现了期刊层面的跨学科比较。“期刊引文指标”的计算将面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所有期刊——包括没有期刊影响因子的期刊。
- 2022年,科睿唯安科研诚信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异常引文行为:引用自我堆叠(self stacking)。这是指期刊包含一篇或多篇文献的引文高度集中于期刊本身的期刊影响因子(JIF)分子。2022年是科睿唯安正式定义引用自我堆叠镇压标准的第一年,因此对六种期刊发出警告,而不是镇压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今后,期刊若持续存在引用自我堆叠行为将导致期刊影响因子被镇压。
- 2023年,JCR将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所有期刊赋予期刊影响因子。自此,AHCI和ESCI期刊都将获得期刊影响因子。
我们和大家一起回顾了《期刊引证报告》的前世今生,正是为了澄清影响因子和JCR的一些事实,因为它们也反映了建立引文索引的一些基本原则。虽然加菲尔德博士对利用 JCR 理解学术交流机制的可能性抱有持续的热情,但他并不建议将JCR或引文数据作为评价期刊的唯一维度。加菲尔德博士认为,在一个合理的决策制定和假设检验的整体框架内,并在综合考虑其他主客观因素的情况下,JCR 可以发挥其参考价值。他还强调,在对期刊进行比较时要特别小心,尤其是当期刊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时,因为不同学科的引用存在差别。
而 ISI 在2019年的《全面画像,而非简单指标》报告中,也提出期刊影响因子经常被误用,主要因为 JIF 是关乎期刊管理,而非评估某期刊发表论文的学术价值的替代方法,更不能用于评估科研人员、机构和院系。如果 JIF 的使用场景是将单点值设置为画像或更为广泛的科研活动,那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将能够看到JIF可在文章层面提供极为多样性的绩效信息。JIF 可能是一个指南,但是如果我们要想获取真实信息,就需要先获得超越图书馆和出版机构的完整背景[7] 。
最后编辑于 2023-06-27 · 浏览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