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考博同时上岸经验贴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
1.本科双非(临床医学)硕士985(学术型:内科学)
2.硕士毕业后入职某市级三甲医院
3.以单位人身份规培,规培方向是重症医学
4.英语:本科时一次性通过四六级,CET6:507(分数不高且年代久远);工作期间第二年趁轮转比较轻松点科室的时候报考了雅思,6.0分(成绩不高,不过足够报考大多数院校)
5.文章:一作兼通讯SCI一篇(IF:5+),共一SCI三篇(合计IF:40+),共同作者SCI两篇,实用新型专利1个,大会壁报交流1次,还有两篇未发表的文章
6.课题:没有单独承担的课题。参与课题有3项,市级2项,省级1项(标书方向及内容为独立拟定及撰写,牵头人是科室主任,本人为第一参与人)
7.荣誉:本科连续5年获国奖,硕士连续2年一等奖,有优秀学生、优秀研究生等称号。工作后参加过病历演讲比赛,也有幸荣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一、进入正题1→→→
关于规培复习:
比较幸运,跨专业规培,理论考试一次性通过(技能暂时未出成绩,但是对技能比较有信息)。整个复习过程没有看专业书,只刷了题库(主要是没时间),最后考试我做的相对比较快,提前40分钟交卷。在考场上做题的感觉是大部分考点已掌握就刷刷刷的胸有成竹的选,公共理论部分有原题就秒杀答案,只有3-4个考点题库里没有也就一通乱选不带犹豫(犹豫就会败北),所以做的比较快。我把结业考准备阶段比较重点的节点记录了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1.规培第二年底(大概十二月下旬)有国家组织的水平测试,说来很感谢这次测试,有两个原因—1.因为是国家级别的考试,所以基地很重视,也一直提醒我们要认真刷题,为了这次考试,我把电子医学书包的大部分题刷了1遍(准备时间不太充足,只能够刷1次);2.水平测试我只考了89分(总分150),按专业排名大概是11名左右(全省一共39人),但是因为按卷面成绩是不及格的,所以基地还以这次成绩组织了一次补考,补考时间大概是3月份中下旬,补考不及格不让参加结业考,所以为了补考合格,又刷了2遍规培题库里所有题目(大概800多道题)+医海医考APP题库。以上也相当于为最后结业考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我们基地去年整体通过率全省倒数第一,所以今年院长很重视,安排了最后一个多月时间1周1考,医学电子书包随机出题,题量和时间模仿结业考。虽然有时候题目出的偏离专业重点,但是这种训练还是让我们对考试时间把握有一点作用。
3.冲刺阶段就是最后一个月(边独立值班边刷题的日子真的很苦😭),这一阶段只用了一个规培机构的题库(依据考研的经验,认真刷一个题库就够了)。认真刷了2遍医海医考APP题库+反复多次刷错题集,直到做对为止+3遍黄皮卷+2遍医海医考公共理论部分押题卷
4.技能操作:最大的体会就是只要认真做敢做多做,技能是最容易掌握的。因规培专业和硕士专业不一致(虽然硕士期间有在一线值班),又是刚开始接触重症,还有点吃力,而且我们规培基地动手机会不多。在重症花了1个月时间学习观摩,又花1个月时间实操才学会深穿(尤记得刚学深穿的时候总不成功,失败了几次后突然就会了,即便我出去转了2年再回科室,依然能熟练操作),后来在麻醉科呆了2个月,同样的第一个月观摩,第二个月主动跟带教老师要求自己做,慢慢就掌握了气管插管,这是重症最需要的两项基本操作,掌握后基本就不怕啥了。
最后总结:内心要高度重视结业考试,不管是看专业书还是刷题,都要认真。只刷题的同学一定要牢牢掌握每一题的考点,而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那样是没用的。如果你有恒心有毅力尽早开始复习,那是完全ok的。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惰性,那至少也要拿出1个月时间认真刷题,起码做到自信的走进考场,那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进入正题二→→→
关于考博
1.心理准备:规培第一年就觉得要考博,之后也一直在为此筹备(比如英语,比如文章,比如科研计划书等等),目标就是规培第三年顺利上岸
2.信息来源准备:医学硕博园公众号
3.报考学校及专业:浙大(感染)、同济大学(重症)、南开大学(呼吸)、中山大学(消化)、宁波大学(基础医学)、华科(secret😂),还有两所学校【重庆医科大(内分泌)、西南医科大(呼吸)】联系了导师也准备了资料但因已经被华科录取就没报考。从我报考的学校就可以看出我上岸的决心了吧🤭报的学校多且专业跨度大,准备资料会比较费心,更重要的是准备科研计划书很费劲,不过我前一条已经说了,科研计划书早就开始准备了(比如上班后,主任总要我写课题,写的不通过的我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拿去当科研计划书😅另外有的计划书多个专业可用,比如消化、重症、感染都可以用肝病相关的;比如重症、呼吸也可以用脓毒症相关的)
4.联系导师:我是在学校简章出来后1周内联系,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规培方向、心仪专业以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尽可能多的联系导师。因为大多数都不回复,少部分回复的是类似欢迎报考这样的中性回答,极少部分是非常积极的(同济和华科的老师是很积极的回复我,也是我重点准备的两个学校),也有极少部分是直接或间接拒绝(我还挺能接受这种的,特别感谢下中山和南开的老师明确告知我已有学生,虽然南开的老师是在我报名后才回复我,不过也很感激了,毕竟准备笔试也很费心)。只要回复了的导师,我就会报考(反正报名费也不贵),多一个机会总比少一个机会好。
5.复试准备:按复试时间顺序分学校介绍。
👉中山大学:在某宝购买了历年真题,花了5天时间看且背了消化专业的题目。今年中山改成申请考核制,笔试没有给范围,我以为只考专业题目,所以只看了专业题目,也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只够看和背专业题目。最后考试题目还是跟往年一样,各个系统都有涉及,还有中译英和英译中(笔试题见图片),消化部分的题目我都答得很完整,其他题目尽可能多的写答案。最后很幸运笔试成绩排第三(和第二名相差2分,和第一名相差10)成功进入面试。但是面试我没去,一因为要准备规培补考(前面已提及)没时间准备PPT,二是因为在网上查到笔试第一名是本校消化内科的学生(直接百度名字发现该生获得过该校奖学金🤣),录取希望不大,且车费昂贵,所以就索性放弃了。最后我也关注了录取名单确实是录取的那位学生,所以也没多大遗憾。
👉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这两个学校复试时间只相差1天,这意味着我必须放弃1个,最后权衡了下都放弃了复试,因为它们复试的时间和规培补考时间冲突。放弃浙大没有多少遗憾,因为当时联系导师的时候基本都只是回复有名额,并没有多积极。但是放弃同济,我还是挺难过的,因为我联系的导师很好,还特意跟我打电话让我好好准备也加了微信,所以感觉特别对不起老师,当天也跟老师专门发了微信表示歉意。最后关注了同济的录取信息,和我报考同一老师的学生也有联系到我,通过聊天发现他非常非常优秀,我想就算去参加复试也不一定能PK赢。
👉华科:比较幸运能录取。因为华科出简章那段时间,我真的巨忙。距报名时间截止只有1周时间,我才联系老师。也是联系了好多专业,比如急诊、重症、全科等等等等等等,只有1位老师约我见面。这种情况当然得去呀,而且只需要坐1个多小时地铁而已。带着简历就去了,和老师聊的还可以,问了我文章的情况,还突然用英语问我研究内容(属实有点懵),但还是硬着头皮用英语回答的。当天回去就报名了,也顺利进入复试。复试前认真准备了PPT,对PPT内容烂熟于心,花了几天时间看专业内容(再次跨专业,所以非常害怕专业知识答不上来,看了一遍昭昭医考的考研视频和内科学相关部分)。华科只有面试,面试分专业知识问答、PPT汇报、思政问答、英语对话。真的非常幸运,抽的专业题目我正好重点看过,自我感觉回答的还行(和一起面试的同学复盘了这部分,庆幸没抽别的题目,不然真答不出来),思政和英语问答都不难。就是汇报完PPT后,老师们问了科研相关很多问题🤣🤣🤣冷静应对,假装自己是这方面的大佬🤭
以上就是规培结业和考博同时期上岸的经验分享,写的不太好,请大家谅解。
最后想说:这半年过得非常充实,基本在备考和考试中度过,但苦尽甘来的滋味真的很香,也许后面还有更苦的时候,但这一刻开心就好!最后㊗大家都能所愿皆所成!!!

最后编辑于 2023-06-25 · 浏览 9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