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6-儿童简易肺功能结果判读


一、肺功能常用功能
通气肺功能:患者自主呼吸,用力吸气、呼气以检测呼出气流量的方法,可以间接反映气道有无阻塞、限制。站立位。相关参数:VC(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FEVl(1s用力肺活量),FEVl/FVC(1s率),MM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VV(每分最大通气量),FEF25,FEF50,FEF75(75%、50%、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VL(流量-容积环)。
潮气呼吸:平静呼吸状态下以面罩罩住口鼻,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呼吸信号,主要参数是潮气容积、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潮气呼吸流量一容积环。仰卧位、侧卧位。≤5岁。相关参数:VT/kg(每公斤体重潮气量),PTEF(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TEF25、TEF50、TEF75(25%、50%、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量),TFVL(潮气呼吸流量-容积环),TPTEF/TE(达峰时间比),VPEF/VE(达峰容积比)。
脉冲振荡:使用外加信号源,小儿平静呼吸,测定气道阻力及阻力具体的部位,并可间接获得呼吸系统顺应性。检测最小可到2岁,一般用于3岁以上的儿童。坐位,放松。相关参数:Zrs(呼吸总阻抗)、R5(总气道阻力)、R20(中心气道阻力)、R5-R20(周边气道阻力)、X5(周边弹性阻力)、AX电抗下面积、Fres(共振频率)。
弥散功能:指检测某种气体通过肺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达血液内,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来判断肺部气体交换能力。目前较多使用的是以一氧化碳为弥散气体的一口气呼吸法。DLCOc SB%pred(一口呼吸一氧化碳校正值百分比)。
二、不同年龄段的检测选择
潮气:<3岁或3-5不配合的患儿
脉冲震荡:>3岁
常规通气:>5岁
弥散:>10岁
三、常规通气
3.0质控:
单次肺功能可接受性:
PEF尖峰迅速出现。FET(用力呼气时间)>6s(成人),若<6s,需要呼气平台>1s,容积变化<0.025L。用力呼气开始至达到峰流速时间(FET-PEF)<0.12s(成人)。V back extrapolation/ EV/ Vexp(外推容积)<0.15L或< FVC的5%(取较大值)。最佳呼气流量-容积曲线选择:FEVt + FVC之和最大的曲线,至少应完成2次可接受的检测,2次的FVC和FEVt相差要小于0.1L或10%。陡上升,降平滑。
多次操作可重复性:
做3-8次用力肺活量,当FEV1和FVC的最佳值和次佳值之间的差异小于0.2L时,就认为重复性达标,然后选择最佳的一次检测结果放在报告上。
补充:
① 测试质量分级尽量≥C。若儿童用力呼气,目视标准基本达到,呼气达到平台,则可认为已经完成检测。
3.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FEV1/FVC%pred<92%是诊断标准,FEV1/FVC或FEV1/VC Max<70%。F-V曲线降支内陷。
补充:
① 在没有显著阻塞的时候FVC和VC是接近或相等的,选取FEV1/VC或者 FEV1/FVC都可以,但是国内指南推荐用前者来判定。
3.2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FVC%pred或VC%pred<80%或TLC%pred<80%。
补充:
① 判断限制的金标准为肺总量(TLC),这需要体描箱或者借助一氧化碳弥散检查来测定。
② 当残气量(RV)增加,但TLC正常或轻度升高,此时亦可能出现FVC<80%,就属于假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3.3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FEV1/FVC%pred<92%、FVC(VC、TLC)%pred<80%。
3.4通气功能障碍严重程度:
FEV1决定通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不管是阻塞性、限制性还是混合性,严重程度都是根据FEV1来划分。
ATS/ERS(2005 版/2019 版)的通气功能
轻度:70% ≤FEV1%pred< LLN
中度:60% ≤FEV1%pred≤ 69%
中重度:50% ≤FEV1%pred≤ 59%
重度:35% ≤ FEV1%pred≤ 49%
极重度:FEV1%pred < 35%。
中国共识
轻度:60% ≤FEV1%pred < 80%
中度:40% ≤FEV1%pred< 60%
重度:FEV1%pred< 40%
COPD的严重程度分级(舒张后):
FEV1/FVC或FEV1/VC Max<70%。
GOLD1级,轻度:FEV1%pred≥80%
GOLD2级,中度:FEV1%pred(50-80)%
GOLD3级,重度:FEV1%pred(30-50)%
GOLD4级,极重度:FEV1%pred <30%
3.5小气道功能障碍:
MMEF75/2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50(MEF50)、FEF75(MEF25):其中2个<65%是小气道功能障碍。
补充:
① 若存在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就不能定为小气道功能障碍。
② FEF50、FEF75更敏感。
3.6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平静呼吸数次,呼气容积基线平稳后,做最深幅度、最快速度呼吸。持续12s 或15s(*5或4得到MVV) 。休息5~10 min可再次测定,直至出现2次可接受的曲线。2次曲线要求描图相近,MVV数值相差≤10%。呼吸频率宜在60次/min以上,每次呼吸的幅度为50%~60%肺活量以上。结果选择最大的MVV。有哮喘的患儿不做。MVV%pred,临床上亦有用FEV1(L)x40换算间接MVV。反映肺储备功能。
正常≥80%
轻度下降<80%
中度下降<60%
重度下降<40%
3.7换气功能障碍:
弥散功能DLCOc SB%pred
轻度:60% ≤DLCOc SB%pred< 80%
中度:40% ≤DLCOc SB%pred< 60%
重度:20% ≤DLCOc SB%pred< 40%
极重度:DLCOc SB%pred< 20%
四、潮气功能
阻塞:
TPTEF/TE(达峰时间比)、VPTEF/VE(达峰容积比)<28%。
轻度下降:23%-<28%
中度下降:15%-<22%
重度下降:<15%
限制:
VT/kg<6ml/kg,新生儿VT/kg<5ml/kg
补充:
① TPTEF/TE(达峰时间比)、VPTEF/VE(达峰容积比) 28%-55%为正常。>55提示大气道阻塞 <28提示小气道阻塞。
② Ti/Te正常范围0.67-1,>1吸气时间延长,<0.67呼气时间延长。
五、脉冲震荡
气道阻力增高:Zrs(呼吸总阻抗)、R5(总气道阻力)、R20(中心气道阻力):%预计值>120%
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X5(周边弹性阻力):<预计值-0.2;Fres(共振频率)>25。
最后编辑于 2023-06-10 · 浏览 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