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孟氏骨折(Bado III型)伴桡神经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患者,男,5岁,左肘外伤肿痛3小时。
初步诊断:左孟氏骨折
治疗方案: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原始片


术前CT


给予闭合复位肘关节屈曲110度、前臂旋后位固定

2周复查

3周复查

50天复查

功能恢复情况
继续加强锻炼

待续。。。。。
定义:
1814年,Monteggia首次报道了两例尺骨近端1/3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侧脱位的病例,并将此类损伤命名为孟氏骨折,而后其定义扩大为尺骨不同节段的骨折合并桡骨头各个方向脱位的联合损伤。孟氏骨折若能急性期得到正确诊断,及时复位肱桡关节和尺骨骨折,绝大多数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若发生误诊和漏诊,待其发展为陈旧性孟氏骨折,将严重影响肘关节的稳定、屈曲,还将影响前臂旋转功能和整个患肢功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分型:
前临床上主要采用Bado分型方法,即根据尺骨骨折和桡骨小头脱位的方向,分为Ⅰ、Ⅱ、Ⅲ、Ⅳ四型。
Ⅰ型(伸直型):桡骨头向前脱位(前脱位),尺骨骨折断端向前方成角,为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55%~75%。1985年LETTS等根据尺骨骨折的特征将Ⅰ型孟氏骨折进一步分为3型:A型为尺骨弓形变,B型为尺骨青枝骨折,C型为尺骨完全骨折。受伤机制:肘关节于过伸位损伤,桡骨小头因肱二头肌强力收缩而发生前脱位,身体重量移于尺骨造成骨折。

Ⅱ型(屈曲形):桡骨头后脱位或后外侧脱位,尺骨干骨折端向后成角,约占10%~15%。
受伤机制:沿前臂长轴向近端传导的应力,在屈曲肘关节时,引起尺骨后侧皮质断裂,在尺骨干骨折端向后成角。

Ⅲ型(内收型):桡骨头后外侧或是前外侧脱位,尺骨近端骨折且可累及干骺端,仅在儿童中发病,又称为儿童型,约占7%~20%。
受伤机制:在肘关节内翻应力的作用下,先造成尺骨近端的青枝骨折,使桡骨头向外侧或前外侧脱出。

Ⅳ型(特殊型):桡骨上1/3骨折,桡骨头向前方脱位,合并的尺骨与桡骨骨折水平面相同,约占5%。

拍片要求:
新鲜孟氏骨折的X线片评估内容必须包括标准尺桡骨正侧位片,摄片范围包括腕关节和肘关节。正常情况下,无论肘关节屈伸角度如何,经过桡骨颈和桡骨头中心的线应该通过肱骨小头的中心。
肱桡关节关系:


孟氏骨折复位后,为何前臂要处于旋后位?
在孟氏骨折时,环状韧带最容易受到损伤,桡骨头有时会经过环状韧带下方穿出关节囊,或将环状韧带直接破坏掉。另外还有方形韧带、斜形韧带、前臂骨间膜,在处于旋后位时,上述软组织处于紧张的状态,可以稳定上尺桡关节。


最后编辑于 2023-07-18 · 浏览 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