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原则|钢板为什么会断?——168例钢板断裂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李梦杰huxi 等 6 位达人已点赞内植物断裂是骨科相对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3.5%-13.3%。内植物断裂无论对患者抑或手术医生,都是巨大的挑战。

尽管患者体重过高(BMI)、早期负重、过度的功能锻炼及早期活动等,被认为是钢板断裂的因素;但在手术技术方面,钢板的长度选择、螺钉分布、置钉先后、锁定与普通比等因素,也有钢板螺钉断裂密切相关。掌握简单骨折、粉碎骨折的固定原理,熟悉钢板螺钉的功能及生物力学原理,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骨折取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前提。
为此,河北三院张英泽院士团队,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四肢、锁骨、足踝部内固定断裂患者168例,对钢板断裂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
钢板平均断裂时间为12.85月,70%(117/168)的钢板断裂发生在术后1年内。

研究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肢体是否负重(下肢/下肢)、钢板类型(普通/锁定)、钢板螺钉孔数量、螺钉数量,以及置入螺钉是否接近骨折线与钢板断裂之间存在关系。采用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置入螺钉接近骨折线是预测钢板断裂的唯一危险因素。与螺钉不接近骨折线相比,螺钉接近骨折线时钢板断裂的风险增加2.165倍。

考虑到钢板螺钉置入时存在的以下问题:
- 钢板置钉与非置钉的螺钉孔,强度不一致;非置钉螺钉孔为强度薄弱点;
- 靠近骨折线部位螺钉孔置钉增加断裂风险;
- 钢板靠近骨折线中央,承受应变最大,需提高局部强度。
针对上述问题,张院士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钢板系统:


该钢板中央部分为加厚的非螺钉孔区域,保证了足够强度,避免断裂风险;两端厚度较中间薄。该钢板螺钉系统目前未见临床应用报道,但设计理念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