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仍在路上》及读后感
读后感:
学习此文,感觉药师责任重大;
1,本人也算老药师,但对肿瘤用药,一直是门外汉。
因为,日常临床药学需求最大化的,前期并不在肿瘤用药,这些太专业的专科用药,肿瘤专科医生,经验丰富得很,一般轮不上临床药师去参与,药师没有更大精力投入去研究,即使投入下去,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反馈,远远不及其他临床用药更迫切和随时回应。
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肿瘤专业,在综合性医院,是一个偏专科。而且肿瘤外科,重在开刀,肿瘤内科,又是自搞一套。现在提倡的多学科协作,打造肿瘤治疗的“航空母舰”,也只是大医院,上层刚提出的的口号,离下级医院开展,还是很大差距。
2,综合性医院,更大的占比,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临床安全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药剂学方面的药物配伍禁忌,等,这些事情,天天发生,各种行政检查,评比,质控,等占据药事管理大量比例。
3 ,当前为何反复宣传肿瘤专科?
是因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群体,肿瘤成为与心血管疾病,同等比例的社会难题,过去听到某某癌症,大惊小怪,现在这些,家常便饭,小菜一碟,在老龄化群体中非常普遍。是社会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几十万元药价的肿瘤用药,过去的其他专科用药,闻所未闻,现在随处可见。民众身患癌症,倾家荡产,并不少见。
4 ,政府关注民生,不可否认
为何昨天,一要好网友,提问:医患关系,要求,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答【1】,是因为,太难理解肿瘤治疗中的方方面面。
本人为什么先入一步?是因为经历了较多的亲朋好友,涉及肿瘤治疗中的系列人文医学,我把它比作“医药护患”综合体,因为,我的人生目标是研究临床药学,自然而然,延伸到人文医学。这是几十年功夫积累。
对疾病的认识缺乏科学认知,反过来,就衍生出对医疗的简单化认识,再延伸出去,就是对医药治疗的的苛求,接下来,就是医患 矛盾。
不是学药的人士,很难理解,药的开发,是如何艰难,接着,就不懂得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国家批准的药,还会死人?!”
就是这句话,几十年前,初识国家药典,药品说明书,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药品说明书,国家法律,还会有错?符合药典标准,一定是万无一失的!
现在回过头来,本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一般民众的医药学认识过程一面镜子。
5,肿瘤疾病的认识和发展,肿瘤治疗合理用药的过程更在后头。
呼吁民众,社会在变,疾病谱在变,后续医药进程在跟进,不合理用药到合理用药,发展过程,征途漫漫!
2023-06-04,11:45,完笔,学习感言,随笔,辛老师
文献
【1】医患关系,要求: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答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8229666
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
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仍在路上
**报,2023年5月26日(5)
抗肿瘤药物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武器,救治或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为部分肿瘤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与此同时,抗肿瘤药物,尤其是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亟待提高。药师作为合理用药的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要在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近日由健康报社、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合理用药中国行动第四届全国经验交流大会上,多位药学专业人员就这一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新药加速上市 患者有了更多选择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鼓励抗肿瘤药物创新、加快药品审评审批速度等利好政策的出台,抗肿瘤药物研发进程加快,新型抗肿瘤药物加速上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21款抗肿瘤创新药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涵盖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不同癌种。
“抗肿瘤药物获批速度加快,是业内的普遍感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戴媛媛介绍,对比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1年版和2022年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可以发现,仅1年时间,该指导原则就增加了35款新药和/或新适应证。
未做相关检查时 不能盲目用药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增多,对患者来说意味着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但对药师来说意味着用药风险的增加、药事服务的深化。戴媛媛指出,肿瘤患者治疗复杂,可能涉及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抗肿瘤新药的出现使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同时,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也有待在真实世界中进一步观察。此时,就需要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开展一些剂量调整、药物重整、不良反应监测及用药宣教等工作,从而协助临床医生优化治疗方案,使药品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新型抗肿瘤药物层出不穷的当下,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主任董梅说:“新的就是最好的吗?在追求新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摒弃传统的治疗方法。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一定要真正匹配患者的临床需求。”实践证明,一些被认为当前较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可能并没有传统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的效果好。
现代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最具代表性的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类抗肿瘤药物通常需要检测靶点后方可使用。董梅提示,对于这类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能在未做相关检查的情况下盲目用药。
遵循循证医学证据 合法合规超说明书用药
临床用药中,药品说明书是第一位的参考。按照相关规定,药物临床应用须遵循药品说明书,不能随意超适应证使用。然而,随着肿瘤治疗临床实践的快速发展,目前上市的抗肿瘤药物尚不能完全满足肿瘤患者的用药需求,药品说明书也往往滞后于临床实践,一些具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用法未能及时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在肿瘤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非常普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主任陈万一说。
业内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一边是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另一边是临床确有的用药需求,临床用药只能在风险中探索前行。所幸,为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健康权益,近几年制修订的《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均提示,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在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超说明书用药具有合法性。
循证医学证据是开展超说明书用药的准绳。《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规定,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循证医学证据采纳的根据依次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已注明的用法,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国家级学协会发布的经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可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等。“适应证评价之后,超说明书用药还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再做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主任刘茂柏说,当上述条件都符合时,才真正适宜开展超说明书用药。
对于超说明书用药的具体操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订相应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对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药品用法进行严格管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药剂科主任章萍介绍,该院超说明书用药一般先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待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方可进入临床应用。
此外,有关专家表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在发现新的具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用法,但药品说明书中未体现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向药品生产企业反馈,建议其主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

最后编辑于 2023-06-04 · 浏览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