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发布于 2023-05-29 · 浏览 776 · 来自 Android · IP 宁夏宁夏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4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1.基底节区出血 常见于壳核、丘脑和尾状核头出血,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主要由豆纹动脉破裂所致。壳核出血表现为对侧偏瘫、眼球向病灶侧同向偏视。尾状核出血相对少见而且很小的血肿即可破入脑室。当病灶很大时临床表现与壳核出血相似,如果血肿很小,会出现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表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且几乎无局灶体征。丘脑出血导致对侧肢体显著的感觉异常。

2.脑叶出血占脑出血的5%~10%,常见于脑淀粉样血管病。血肿常累及一个脑叶,也会累及多个脑叶。临床表现可有偏瘫、癫痫、失语、头痛、尿失禁、视野缺损等。皮层病灶出现的体征与部位相符。

3.脑桥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这类脑出血病情相当危重,大于5ml的出血量即可出现昏迷、四肢瘫痪、呼吸衰竭等,还可出现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多数患者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是极为凶险的一类脑出血。

4.小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可出现眩晕、共济失调、频繁呕吐、后枕部疼痛等症状。小脑位于后颅窝,出血量大于 10ml 即有手术指征。

5. 脑室出血 脑室内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样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部僵硬及意识下降。

脑出血 (249)

最后编辑于 2023-05-29 · 浏览 776

3 28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