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卢芳治验
初诊时间:2020.2.22
内容:郑某,女,65岁。
主诉:胸闷反复发作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上腹部疼痛,连及后背,时有胸闷、反酸、嗳气、上腹部烧灼感,口干口苦,服奥美拉唑后症状缓解,现因症状加重就诊,食欲欠振,二便调,夜寐欠安。唇舌紫暗,边有齿印,苔薄白腻,舌下脉络迂曲,脉右关滑,左脉细涩。胃镜示:食管炎伴增生,慢性胃炎;病理:轻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腹部B超示:轻度脂肪肝,胆囊壁毛糙;心电图(-)。
诊断:(1)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食管反流病。
证型:属气滞血瘀,肝郁脾虚。
治则:活血化瘀,疏肝健脾。
拟血府逐瘀汤化裁。
处方:炒当归6g,生地黄15g,桃仁10g,红花6g,枳壳10g,川芎10g,赤芍10g,牛膝10g,桔梗6g,柴胡6g,广郁金10g,枇杷叶15g,炒薏苡仁30g,佛手10g,瓜蒌皮15g,丹参15g,砂仁3g,炙甘草3g。7剂。水煎温服,每日2次。
按:本案患者平素情绪急躁易怒,逆肝条达之性,“肝体柔而刚,直而升,以应乎春,其用条达而不可郁,其气偏急而激暴易怒,故其为病也,多逆。”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积郁于胃脘、胸胁,证见胸骨后、上腹部疼痛;《金匮玉函经二注》曰:“肝主疏泄,言其用也。倘郁抑不舒,势必下乘中土,土必弱而时满,气必结而不开。”。
最后编辑于 2023-05-28 · 浏览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