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桂枝麻黄各半汤解析

发布于 2023-05-28 · 浏览 299 · 来自 Android · IP 天津天津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4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更下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 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本条有三点论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为提纲,是这一条的总症状。后面根据不同脉象,出现三种不同病机,并立治法。

   首先总症状为太阳病,得之八九日,病邪在太阳经将尽,似有传至它经可能。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可能传入少阳,而其人不呕。 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第378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根据以上三条发现,少阳证主症应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肋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等,此文“其人不呕”,也代指无其他少阳症状,故病不在少阳;“圊便欲自可”,指大小便正常,说明里无热邪。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后面三种脉象进行分析。

    第一种为“脉微缓者,为欲愈。”此处缓脉,指和缓之脉,脉象趋于和缓,邪正趋于平和,故欲愈。

    第二种“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更下也。”微脉是指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的脉象,而其人又有恶寒,说明阳气已虚至极,达到阴阳俱虚,此时不可再用汗吐下三法,当用四逆之类急温之。

   第三种“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指太阳经八九日,病势缠绵不愈,邪气留恋太阳,正气外出与之抗争欲胜而不能,此时面热,身痒,均为正邪斗争而正占上峰确又无力排除邪气的表现,当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少助正气逼邪外出,即可汗出而愈。

    本方为桂枝汤与麻黄汤合方减量而成。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本方证为太阳病日久不愈,邪郁肌表而设,此时邪在表不去,正气外出抗邪表现出卫气亢奋,故有面热,身痒,发热症状;又营气虚弱,故不能全力抵邪外出,出现邪正斗争势均力敌阶段,本质仍有卫强营弱。面热身痒者,表实抵御邪气外出,故用少量麻黄汤发汗解表实。

   “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可见此方仍为桂枝汤原方与麻黄汤原方各取三合而成,只是量减少。所以此方是单纯用到桂枝汤调和营卫作用,至于解表则用麻黄汤。

最后编辑于 2023-05-28 · 浏览 299

2 收藏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