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5次复诊后死亡,家属索赔127万!病人忘在核磁舱3小时,医生遭辞退!冤吗?
医生在执业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医院、科室、前辈都应该成为我们的保护伞,不该弃车保帅。
然而现实发生这种情况,医生会被如何对待呢?
最近的两起医学事件值得我们深思:
案件1
病人被遗忘在磁共振舱近3小时
案件回顾
某女性患者4月22日在医院做检查被医生遗忘在磁共振舱内近三小时。因头套固定不敢乱动,直到脚麻下机发现被锁门,致电丈夫喊来医生开门。

对此新闻,网友纷纷指责医院,痛斥医生……

事发后,涉事医院回应事件是由于医生疏忽大意所致,“医生除了做磁共振还兼职拍片,当时把磁共振位置定好后就拍片去了,拍完片后刚好主任叫他去看片子,就给忘记了。”
目前涉事医生已被辞退,并已向病人道歉。医院还称此事件属“重大医疗事故”,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
全是医生一个人的错吗?
一般来说,医院里做磁共振检查的病人都得排队提前三四天预约,这家医院居然有三个小时的空置期?
只有一个可能,患者少,医院为了减少成本就缩减医护的数量,导致一个医生既做核磁也兼拍片。

妄图通过辞退医生来化解这场医疗事故产生的风波,明显不太合理。若要追究,医院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承担起该负的责任。
当前,还有一种观点表示这名医生一点儿不冤。治病救人,一时的疏忽大意,就可能留下难以挽回的后果。
案件2
40多天,患者5次复诊后死亡
案件回顾
患者男性,50岁,因“胸骨后不适感7天”于10月23日到医院就诊。检查后初步诊断: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
10月30日、11月20日、11月27日,患者在消化内科复诊三次,电子胃镜检查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炎。
12月5日,患者主诉上腹部腹痛1月余再次在消化内科门诊就诊,进行CT(胸腹盆平扫)。初步诊断:腹痛待查,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肝功能异常。

12月6日,患者进行头颅CT、血化验、肿瘤标志物等多项检查,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全血)53.4mg/L、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多项指标异常。
12月8日,外院增强CT检查报告单显示:胰腺体尾部占位性病变,并肝脏弥漫性分布的占位性病变,考虑胰腺占位并肝脏多发转移。
随后,患者到多家医院就诊,于12月20日死亡,死亡原因:胰腺癌,肝脏广泛转移。
案件鉴定
患者家属指出数次复诊,医生一直未对患者持续上腹痛、肝内多发低回声结节等症状筛查,错过了胰腺癌治疗机会。要求赔偿各项损失127万余元。
司法鉴定意见书指出医方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存在以下医疗过错行为:
1.患者于10月23日首次就诊,医方对超声提示“肝内多发低回声结节,建议进一步检查”未予重视。
2.患者于10月30日、11月20日、11月30日复诊,医方的诊断依据欠充分,未行进一步检查,延误了病情的发现。
3.由于患者后期存在肝功能异常,医方给患者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和“克拉霉素”治疗欠妥。
最终判决医方承担的责任比例为40%,赔偿患方各项损失共84万余元,并承担全部的鉴定费和案件受理费2.2万余元。
对此,不少医生网友想说:
@伊利13:这个不是误诊,严格来说是漏诊;这个案例放国外绝对不用担责,这边多少也有和稀泥的成分
@安徽某主任:初诊时肝内多发低回声结节,已经是肿瘤肝转移了,属于晚期,胰腺癌又是癌中之王,死亡与漏诊不存在直接关系
@月明星稀:如果患者不打算做检查,就把建议做什么什么检查写进病例里吧,免得被倒打一耙说漏诊。每一症状都写一个检查项目,做不做随患者。

@漠雪君:这个次要责任没毛病。误诊是事实,延误了45天,还是患者积极多次复诊的前提下。要是患者对自己的健康不是那么在意,或者家庭条件不太好的话,或许就直接这样误诊到死了。
很显然,在大部分情况下,处理误诊的手段变成了「处理误诊引起的投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可处理好了这次还会有下次,更需要解决的是发生在「误诊之前」的事。
无论大医院还是小医院,几乎都处于人手不足的情况。门诊挂不上号,医生需要加班、连台才能把手术做完。医院必须完善安全制度和流程。
对于日常出门诊的朋友,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详细问一下病史,必要的鉴别诊断要重视。
还是那句老话,行医需谨慎,小心使得万年船
推荐阅读:
最后编辑于 2023-05-25 · 浏览 1.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