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七版复习第二天
第三章小儿计划免疫
出生 卡介苗、乙肝 ID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部 1针剂
1月 乙肝 IM上臂三角肌 0.1.6月龄,3针剂
2月 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 口服 2.3.4月龄,4周岁复种 4针剂
3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脊灰 IM上臂三角肌 3.4.5月 18-24月复种 4针剂
4月 百白破、脊灰 5月 百白破 6月 乙肝
8月麻疹、流行性乙脑
18月 麻疹复种 24月 流行性乙脑
4岁 脊灰复种
口诀: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髓灰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和乙脑
接种活疫苗注意事项!
第四章新生儿分类及生理特点
分类
胎龄
足月儿 37周到42周 早产儿 小于37周
过期产儿 大于42周
出生体重
正常体重儿 2500g-4000g
低出生体重儿 小于2500g(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500g,超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g)
巨大儿 大于4000g
一般生理特点
1.外观
足月儿:哭声响亮;肌肉有一定张力;皮肤红润;胎毛少;头发分条清楚;耳廓软骨发育好,轮廓清楚;指(趾)甲超过指(趾)尖;乳晕明显,乳房可摸到结节;男婴睾丸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可覆盖小阴唇;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
早产儿:哭声轻弱;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头发分条不清楚;耳廓软骨发育不好;指(趾)甲也会超过指(趾)尖;乳房无结节;男婴睾丸未降,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足底纹减少,足跟光滑。
2.呼吸🫁
婴幼儿咽鼓管相对短、宽、直,呈水平位,故鼻咽部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
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浅快,约40次/分,节律不规则
早产儿呼吸中枢不成熟,常出现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s,或虽不到15s,但伴有心率小于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下降);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3.循环
新生儿心率波动较大,平均120-140次/分,血压平均70/50mmHg。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
早产儿心率快,血压较足月儿低。
4.消化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紧张,易溢乳甚至呕吐
小儿肠系膜相对较大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
新生儿生后10-12h开始排出墨绿色胎粪,2-3天排完,粪便转为黄绿色,24h未排出胎粪者怀疑有消化道畸形
早产儿肝脏不成熟,生理性黄疸较重;肝内储存糖原少,合成蛋白质功能不足,易致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同时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易致出血症
5.泌尿
生后24h内排尿,正常尿量每小时1-3ml/kg
6.血液
髓外造血:小儿发生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可恢复正常
生理性贫血:小儿出生后因红细胞生成减少、血循环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
7.神经
出生时存在永不消失(记住) 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
出生以后逐渐形成(记住) 膝跳反射、提睾反射
8.体温调节
室温过高时,可引起脱水热;室温过低时,可引起硬肿症,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更易发生。
9.免疫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免疫球蛋白IgG,因此新生儿不易感染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等。母乳中含sIgA,提倡母乳喂养,但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故易患感染性疾病。
延伸:
正常各年龄小儿心率
新生儿120-140 1岁以内110-130
2-3岁100-120 4-7岁80-100
8-14岁70-90
血压
2岁以后,收缩压等于年龄*2+80,舒张压🟰2/3*收缩压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排出,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日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后逐渐消退。足月儿≤两周
3.乳腺肿大:生后3-5日出现,2-3周内消退,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
4.假月经:部分女婴出生5-7天阴道可见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中断引起。
5.螳螂嘴和马牙:新生儿面部脂肪垫称螳螂嘴。上颚中线和齿龈边缘上黄白小斑点称马牙,又称为上皮珠,生后数周至数月消失。
6.粟粒疹 新生儿皮脂腺功能未能完全成发育成熟所致,多自行消退,一般不进行处理。
新生儿护理
1.室内环境
新生儿22-24摄氏度,早产儿24-26摄氏度,湿度:55%-65%
2.喂养
出生30min内哺乳,按需哺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母亲无法哺乳的话,先试喂他5%-10%葡萄糖水
3.保暖
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应放入暖箱,暖箱温度根据小儿体重调节。
4.预防出血
早产儿生后一般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k1,连用3日,预防出血。
5.预防感染
脐部消毒,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
6.皮肤护理
体温稳定,每日沐浴1次,沐浴温度为26-28摄氏度,水温39-41摄氏度为宜,大肠后用清水及时清洗会阴部和臀部,防止出现尿布性皮炎。
最后编辑于 2023-05-22 · 浏览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