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国自然基金标书递交后评审流程,及每一个流程主要看什么

发布于 2023-05-19 · 浏览 3153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5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很多老师本子递交后依然还是很紧张,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本子目前的进度,目前初审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函审阶段了,国自然的评审步骤那么多,究竟都在关注那些点点?今天小V就来给大家揭秘一下。



1

初审、形式(资格和格式)审查


这一步基本申请人都是可以通过的,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接收项目申请约30万项,其中初审不予受理的仅占项目申请总量的0.33%。


初审主要是审格式、形式、资格问题,在这个阶段被刷下来真的很拉胯,一定注意!之前基金委也公布了项目初审不予受理的七大原因,主要包括:


  1. 未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推荐信、导师同意函、伦理委员会证明等
  2. 研究期限填写错误
  3. 不属于项目指南资助范畴
  4. 申请代码或研究领域选择错误
  5.  申请人不具备该类项目的申请资格
  6.  申请书缺项
  7.  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申请超项



2

通讯评审(函评,第一轮评审)


基金委各科学处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给3~5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并打分(青年基金一般送3~4位专家,面上基金送3~5位专家)。


选择函评专家的基本原则包括:

  • 不送与申请人同一单位的专家;
  • 尽量不送与申请人有师承或亲密合作关系的专家;
  • 同一份申请书在一个单位只送一位专家评审;
  • 同一专家手里不能有太多或太少的申请书。


函评专家通常以小同行为主。评审专家针对项目的科学价值、影响力、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判,给出“好”或“不好”程度的判断,再将这种判断归入“优、良、中、差”等级(对应4、3、2、1评分)。


专家在评审表中填写评审意见,给出申请项目的具体评价,指出问题,同时对申请项目打分。专家对申请项目打的分数分两种:对申请书的整体评价(A优、B良、C中、D差四档)和对项目资助的建议(A优先资助、B可以资助、C不资助三档)。


这部分如果拿到全A,项目基本就稳了。


国自然函评主要看什么呢?


有人说评审人只看摘要和paper list,也有人说评审人更看重立项依据和工作基础,小V也特意咨询参与过国自然评审的老师们,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几个点:


01

科学问题属性:

这部分主要看你的项目做了哪些创新?解决了什么科学问题?对经济、社会有何巨大价值?有何潜在风险?搭建了临床和理论基础之间的科研桥梁,加速临床应用和转化?


02

立项依据:

立项依据可以说是整个申请书的重中之重,很多评审人在评审过程中重点看项目的立项依据,往往很多申请人标书没写好,就是立项依据这部分不够充分,关于如何写立项依据,这部分之前小V也有做介绍。(课题申报攻略:评审专家教你写立项依据)


03

研究内容和方案:

研究内容部分其实就是你要怎么做,如何证明你的假说是对的?如果使用了新技术、新方法,这部分则可以详细一些。


04

申请人条件:

这个主要看申请人所在平台及申请人本身的代表作,这个主要是评估申请人是否有能力胜任这个研究工作,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否认,往往越是高端单位或平台,研究者的水平越高、本子写的越是老道。那我们平台条件一般的申请人就没有机会了吗?也未必,个人代表作也能能力的一种体现,需要什么样的文章,这个之前我们也有介绍过了(2022年国自然中标基本条件,评审专家直呼“太卷了”!!!)。



3

评审意见的汇总及申请书分档


基金委各科学处根据专家对申请书的评价打分(主要根据申请书评价分数,参考资助建议分数和具体意见)对申请书进行排序分档,按顺序从中取出一定比例的申请书进入最终的会议评审。



4

会议评审(会评,第二轮评审)


会评是通过组建评审专家组对申请项目召开会议的方式进行评审。会评专家通常以大同行为主。会议评审是针对项目的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做出独立判断和评价,评审结果投票产生。


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主要关注函评成绩、申请人教育背景和学术经历等,对申请项目本身的科学价值和创新意义等关键内容则关注不够


其实说到底,到了这一步基本就是拼平台及背景了。



写到这里相信很多申请人都明白,其实国自然申报除了标书之外,最看重的还是代表作和申请人平台,有的平台条件一般的申请人就注定没有机会了吗?NO!NO!NO!我们可以在标书和代表作上下功夫啊。

最后编辑于 2023-05-19 · 浏览 3153

回复9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