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同形反应诊断寻常疣(扁平疣)

今天门诊看诊一位高三的女同学,在其母亲陪同下看右小腿皮肤病,之前已经看诊,诊断是皮肤肿物,建议其手术切除并作病理,他们没有同意。
经过仔细检查了患者的情况,皮疹并不典型,而且有抓破的情况(并不是因为瘙痒),从表面上不是太好判断,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1)皮损出现了同形反应;(2)拍皮损照片放大看未被抓破的皮损表面粗糙,有角化现象;(3)追问病史其父亲,有寻常疣的情况,最近已经做了冷冻。
于是笔者诊断寻常疣,建议其冷冻治疗,其母亲及本人均认可笔者的处理,也避免了挨一刀。
下面是患者的具体局部照片情况(附不同光线照片):


笔者诊断这位女同学的关键之一,就是运用皮肤学知识“同形反应”进行判断,因此获得正确的诊断。
下面是另外一个病例,脸部的扁平疣,也可以看到“同形反应”的情况,当然这些就比上面的病例明显了和典型了:


何谓“同形反应”,在皮肤科学上,同形反应是指在某些皮肤病患者健康皮肤区域受到损伤后出现的与原发皮肤病相同的皮损(同形病理损害),也称为Koebner现象(简称KP), 早在1876年由 Koebner首先描述。他发现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经各种类型的创伤后可出现银屑病损害。他最初的观察和研究是某些病人在擦伤、叮咬和文身处的皮肤上发生了银屑病。后将此现象命名为 KP。之后学者提出,真正的 KP,损伤不继发于感染物的接种(伪 Koebner 现象)、过敏或刺激性反应,继发皮损与原发皮损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
可以看出,同形反应是银屑病的一个临床特征,但也可见于其他皮肤病。如(1)非感染性疾病:银屑病、扁平苔醉、光泽苔醉、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病、白癜风、烟酸缺乏病、血管炎、多形性红斑、白塞氏综合征、坏疽性脓皮病、湿疹、疤疹样皮炎、大疤性类天疱疮、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2)感染性疾病:各种疣、传染性软疣。
因此,依据“同形反应”理论作出寻常疣的判断。这也是一项基本功。
类似例子:

最后编辑于 2023-05-09 · 浏览 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