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左氧氟沙星一定要避光输注吗?

发布于 2023-05-05 · 浏览 2566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6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執著 推荐

首发于丁香园临床用药

左氧氟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但其输注时是否需要避光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很多医疗机构执行也不统一。查看说明书得知,目前上市的静脉用左氧氟沙星都提及了该药需要遮光储存,但并没有明确指出需要避光输注。所谓的避光输注指的是指采用透光性较弱的黑色或棕色布、纸、塑料等制成遮光袋,套在输液瓶上,配以一次性带过滤器的避光输液器,或用黑色塑料薄膜或黑布将输液器缠裹达到避光的要求。药品说明书是非常重要的临床用药指南,既然说明书都没有明确要求避光输注,为什么临床工作还是存在争议呢?

想搞清楚输注左氧氟沙星是否需要避光输注呢?还需要先弄明白两个问题:药物的光毒性和光稳定性。

药物的光毒性是指患者在服用或者局部使用某些药物后,暴露于日光(主要为紫外线)产生的不良反应。这类药物可发生于任何人用药光照后,一般首次用药后经日光及类似光源照射,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即可发生。一般表现为皮肤表面产生类似晒伤样的改变,严重者会出现水泡、灼热及刺痛感,急性期消退后可出现皮肤干燥、粗糙、色素沉着、皱纹或皱纹加深等症状。一般发病急、病程短、消退快、仅限于表皮。关于光毒性,左氧氟沙星说明书有相关描述:喹诺酮类药物尚可引起少见的光毒性反应(发生率<0.1%)。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应避免过度阳光暴晒和人工紫外线。


拓展知识

1、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是如何发生的?

在日光照射下,氟喹诺酮类药物吸收光子能量后, 由基态跃迁至高能量的激发态。即药物分子的单线状态 (1S) 。在通常情况下,处于单线状态的药物分子易释放能量至周围分子中,形成能量稍低的三联状态药物分子 (3S) ,后者再与氧发生反应,产生活性氧 (1O2),使生物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形成脂质过氧化物,破坏细胞膜,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同时,1O2能够激活皮肤细胞中的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损耗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DNA中的鸟嘌呤而导致细胞损伤、坏死,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2]。简单而言,就是药物吸收光能后成激活状态,并以半抗原形或与皮肤蛋白结合成为全抗原,经表皮细胞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2、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大小比较

喹诺酮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的光毒性。其中,母环上8位取代基与光毒性有直接关系。在8位引入卤原子 (如氟和氯) 可改善药物的吸收,但同时也有可能增加药物的光毒性,而在8位引入甲氧基则表现出对紫外光的稳定性。有文献提到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由强到弱为: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妥舒沙星>环丙沙星>依若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而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但是喹诺酮类药物的光稳定性却与上述排序大为不同,根据其光照时间与含量变化的关系,光稳定的顺序为: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3]


而药物的光稳定性指有些药物在光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光降解反应或氧化反应,药物会分解、变质,药物效价降低甚至失效,有的还会分解成为对人体有剧毒的物质。但并不是避光贮藏的药物就必须避光输液,光降解反应的K值决定了反应的速度及程度。在输液时间内,光解反应K值不足以引起药物有效浓度降低、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时就不必避光输液[1]。(可查看前文:避/遮光储存一定要避光输注吗?)。光稳定性决定了药物是否需要避光输注和遮光储藏。从这里可以看出,左氧氟沙星之所以没有要求避光输注,说明其在输注时药物不会分解、变质,药物效价降低甚至失效,甚至会分解成为对人体有剧毒的物质。

可见,避光输液的措施,可以延缓光降解反应,那能不能阻止或减轻光毒性反应的发生呢?通过前文可知左氧氟沙星的光毒性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并不算强,而盲目地采取避光输注会有增加患者费用,不利于观察药液余量的弊端。然而,凌浩青等人[4]通过对1000例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采取避光输液器加避光袋的方式进行输注, 与使用普通输液器输注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现避光输液器加避光袋确实能滤除日光中的紫外线, 有效地防止药物性光敏反应的发生,避免不良反应对患者带来的疼痛, 使治疗能够顺利开展。无独有偶,李胜男等人[5] 对100例进行喹诺酮类药物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实施的一般输液器和避光式输液器,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发生几率6%,对照组发生几率14%。也进一步证实避光式输液器的合理化应用, 是可以降低药物左氧氟沙星的光毒性反应的。

可见,从药物的光稳定性角度而言,左氧氟沙星对光线足够稳定,可不采取避光输注的方式避免药物的降解。但避光输注对减轻光毒性却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此时应充分考虑和平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制定统一执行的标准。除了避光输注,用药期间不要暴晒和减少外出,对减轻左氧氟沙星的光毒性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波,张士斌,李建国,凌军,邓彬.对药品的避光输液、遮光贮藏和光毒性的浅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05):398-400.

[2]汪细和,王世平.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毒性[J].医药导报,2004,(08):607-608.

[3]毛浩玉,游雪甫.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毒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04):233-236.

[4]凌浩青,姚颖.避光输液器加避光袋预防左氧氟沙星所致光敏反应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3):129-130.

[5]李胜南,李洪庆,张翠玲.研究喹诺酮类药物输液时使用避光式输液器的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5):194.


 

最后编辑于 2023-05-05 · 浏览 2566

9 45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