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耐药菌日益严重,应该怎么减少细菌耐药和传播?

发布于 2023-05-05 · 浏览 1659 · IP 海南海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近日,由海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海南药师协会联合主办的海南省“2+3”健康服务包肝炎防治管理暨传染病防控及感染诊治系列培训班(万宁站)在万宁市人民医院举办。

img


在讨论环节,有人问我:“面对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少细菌耐药?哪些被大家忽视的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这是很好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耐药菌的日益严重增多,已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措施,人类、动物、植物的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面临着感染疾病最终无药可救,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就这样离去,因此,控制细菌耐药和每个人密切相关,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耐药菌指的是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菌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到减少细菌耐药和传播呢?我总结出7点,在此也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学习交流。

1、不要滥用抗菌药物

用抗菌药物(抗生素)一定要有适应症,不是细菌感染、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时,不要使用抗生素——甲流、新冠、普通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常规使用抗生素,在基层卫生院、诊所普遍存在,这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典型。

千万别把抗生素当做“消炎药”,至今仍有很多人把抗生素称作“消炎药”,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医院的医生。

炎症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无菌性炎症)。消炎药在医学上正式名称是解热镇痛药或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进行消除,没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而抗生素不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对致病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有效抑制或杀灭后,起到消除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炎症,此“消炎”并非彼“消炎”,而且对非病菌感染所致的炎症无效,如对病毒感染等。

有人认为抗生素能通过抗菌产生“消炎”作用,所以叫“消炎药”没有问题,殊不知,正是这个错误叫法成为了国人误用和滥用抗生素的罪魁祸首。因为把抗生素称作“消炎药”,导致人们误以为只要有炎症就可以用抗生素——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也用,理化因素所致的炎症也用,异常免疫反应的炎症也用……滥用得不堪入目,是导致细菌耐药的最大原因之一。

此外,人们在动物、植物身上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耐药菌发生和传播的原因。


2、不要盲目过早停药

很多人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经常犯有过早停药的错误,如因细菌性呼吸系统感染去医院或诊所输注抗生素治疗,只打了一两天觉得症状好转了就停药——殊不知用药时间过短,尚未达到血药浓度稳态,这是诱导细菌耐药的常见原因。

因此,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时,需要用足疗程,不想继续输液可改为口服,别过早停药,避免因为用药时间过短而诱导耐药菌的产生。


3、用法用量要正确

头孢类、青霉素类等药物一天只用一次,这是常见的用法用量错误。头孢类除了头孢曲松,都不能只用一天一次。

以头孢菌素为例,有的人喜欢把一天的总量一次性输完,殊不知这就相当于把一个人一日三餐的饭量在一顿里吃完,这种用法实际上对身体是有害的,应要提高认识和警惕;有的人虽然按照常规量进行,但只用一天一次,殊不知因为头孢类的药物半衰期很短,输注后的前面几个小时有效果,剩下的10余个小时药物通常是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下,这种正是诱导耐药的常见机理和原因。

因此,无论你是医生还是患者本人,都要注重正确的用法用量,千万不要为了图方便、嫌麻烦而错误用药。如果确实觉得一天两三次用药比较麻烦,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半衰期较长,可一天一次的药物。


4、选用正确的品种

遵循“能不用就别用,能用窄谱就不用广谱,能单药就不联合,能口服或肌注就不要静脉输注”的抗菌药物原则,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减少细菌耐药的重要措施。

此外,注意结合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进行选择正确品种也非常重要,如莫西沙星是很强的广谱抗菌药物,但它在泌尿系的分布很低,如果选择莫西沙星来治疗泌尿系感染,通常效果很差,不考虑药物在病灶靶部位的分布能力,不但可能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也是一种导致肠菌失调和诱导细菌耐药的原因。


5、做好院感防控措施

医疗机构是多重耐药菌发生和传播的最常见场所,因此严格遵守院感要求,做好手卫生、医疗器械及环境空气的消毒(灭菌)非常重要,千万不可大意。(因为想控制篇幅和考虑到一些原因,在此就不展开赘述了。)


6、重视病原学的检查

如果给住院患者用抗菌药物很长时间,却没有做过病原学检查,或只满足于一次检查,这其实就是对病原学检查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的典型表现。

病原学检查,特别是传统的培养+药敏是提高正确选药的重要辅助依据和基础,比经验性治疗更为可靠和有效,可以帮助精准治疗和帮助患者加快好转、缩短住院时长、减轻经济负担。

就算是高大上的二代宏基因测序(mNGS)也代替不了传统的病原学检查,因为它有两个致命缺点——它通常查出一堆的菌,但不能直接告诉你哪个菌才是致病菌,更不能告诉你它对什么药物敏感,对什么药物耐药,尤其是它没有药敏结果,注定了它永远代替不了传统的病原学检查,而且价格昂贵,因此不要盲用mNGS,也不要过度依赖mNGS,就算做mNGS也一定不要忘了需要做传统的病原学检查,尤其是培养+药敏。

当然,mNGS也不是一无是处,在普通患者一般不需要做,但在重症和疑难患者中它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可能性最大的致病菌,然后我们可以参考当地的病原学流行特点和耐药情况而经验性用药,如果有传统的培养药敏结果更佳。


7、对病原学结果的正确判读

无论是传统的病原学检查,还是近年热门的mNGS,我们都必须要重视对病原学结果的正确判读。如支气管扩张患者经常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一定要结合影像学、症状和病史等特点是分析它是定值菌还是致病菌,而mNGS检测出大量的菌,我们学会应该怎么判断哪个才是致病菌至关重要。因此,不要轻易被病原学结果牵着鼻子走,一定要提升对病原学正确判读的能力,帮助减少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帮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隐患。


作者:王生成 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来源:科普医哥

img

最后编辑于 2023-05-05 · 浏览 1659

7 16 1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