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抗GBM病


2023年3月发表在KIReports上的关于不典型抗GBM病综述,内容较全,临床工作中也偶尔能遇到,现大致翻译如下:
不典型抗GBM病占抗GBM病的8-12%,表现为肾病理免疫荧光IgG呈现经典的线性强阳性(≥2+)而血清抗体阴性。相较经典抗GBM病而言,不典型抗GBM病临床进程更慢、更轻微、更隐匿,目标抗原及自身抗体也与经典抗Col-IV α3 NC区不同。
特殊抗原表位:不典型抗GBM病识别抗原表位具有特殊性,如Col-IV α1,4,5表位,或Col-IV α345六聚体表位,线性表位,非Col-IV(如entactin)表位。这些表位的暴露可能有其他因素刺激(如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pilimumab/nivolumab)。
自身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较荧光法敏感性高。某些自身抗体与肾脏具有高度亲和力且难以解离,从而导致常规方法检测血清抗体为阴性结果。经典抗GBM病抗体类型主要是IgG1,IgG3,IgG4;而不典型抗GBM病主要是IgG1及IgG4,但IgG2出现频率也很高。IgG2及IgG4激活补体能力弱,也常出现在正常人血清中。在临床表现为NS且病理表现为FSGS的不典型抗GBM病中,常见IgG2及IgG4亚型,疾病进展也较慢。还有些病例抗体是IgA型或IgM型,临床表现类似典型抗GBM病但血清抗体检测阴性。有的IgA抗体是与浆细胞增生异常有关的单克隆IgA;有的是单一型(monotypic)IgG沉积,其循环抗体也呈阴性检测结果。研究发现IgA自身抗体识别的是隐藏的Col-IV α1及α2线性表位,因此病理上IgA可见沿鲍氏囊及TBM线性沉积(含α1及α2成分);有的研究发现IgA抗体针对的是Col-IV α5及α6表位。IgA介导的抗GBM病短期预后更差。
临床表现:53%-75%肾功能异常(中位肌酐1.6-1.9mg/dl),但仅8.3%需要透析(而经典抗GBM病2/3以上需要透析)。63%-95%镜下血尿,6.7%-20%肉眼血尿;42%-53%出现肾综范围蛋白尿(提示慢性病程)。1/3出现肾病综合征(病理表现为FSGS)。68%-75%出现高血压。53%-68%有吸烟史但肺出血仅5%-16%(典型抗GBM病为40%-60%)。有个别病例无肾损伤表现但有肺部表现及线性IgG沉积于GBM;个别病例有严重肾损伤而血清抗体仍阴性。血清阴性可能会延误诊断及治疗,因此肾穿刺显得格外重要(下图为荧光IgG线性沉积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流程)。

病理:IF: 免疫球蛋白(Ig)呈强阳性弥漫线性沉积于GBM;节段线性沉积于TBM;55%-65%见C3沉积且与新月体受累程度相关;
LM: 无弥漫的新月体或坏死,而仅表现为局灶性(占40%)。可出现内皮增生(45%),系膜增生(30%),MPGN(15%);另一报道为系膜增生最多见(63%);内皮增生(10.5%),MPGN(10.5%);亦有结节硬化(有严重吸烟史)、合并TMA(占40%)表现者。 80%可见球性硬化,间质/小管/血管慢性病变也非常常见(75%-100%)。
EM:无电子致密物;FSGS表现的电镜可见足突弥漫融合。
58.3%(北大医院研究)可见合并其他肾病如IgAN, FSGS, MN, TMA, ANCA血管炎。
这些病理上的异质性以及缺乏动物模型使得大家对IgG线性沉积能否导致肾小球病变多样性以及是否用不典型抗GBM病来命名存疑。同时,动物实验发现仅出现针对Col-IV α3的获得性T细胞活性而缺乏特异性抗GBM抗体的情况同样能形成类似抗GBM病的新月体肾炎,也对不典型抗GBM病必须出现线性Ig沉积提出质疑。
线性IgG沉积疾病的鉴别诊断:DN(糖肾), MIDD(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 FGN(纤维样肾小球病)均可表现为IgG线性沉积于GBM。微弱的IgG线性沉积在健康的老年人群中也常见。糖肾IgG沉积是由于GBM增厚导致负电荷丢失而被动沉积,常为带正电荷的IgG1,荧光IgG沉积更模糊更微弱,白蛋白染色可用于鉴别非特异性被动沉积还是抗GBM抗体亦或是MIDD。IgG亚型也能辅助鉴别,如表现为IgG2/3/4则提示可能不是糖肾的IgG被动沉积。电镜能鉴别MIDD(粉末状GBM/TBM沉积)、FGN(IgG表现为云雾状边界不清晰,电镜见纤维丝,1/4FGN伴新月体形成可见IgG假线性沉积)及抗GBM病。下图为不同疾病的IgG线性沉积的病理学表现。

治疗:具有异质性:43.3% ACEI/ARB,50%-70% IS (激素、CTX、MMF、FK506、RTX), 6.7%-10%血浆置换。
预后:总体上较好,随访15-35.7个月,1/4 ESKD,一年肾生存为83.3%-85%,人生存为93%-95%,但大部分病例肾功能持续异常,需要长期随访。
特殊类型抗GBM病:IgG4相关抗GBM病:由于IgG4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及与单核细胞的IgG-Fc受体结合能力弱使得其炎性损伤少,肾预后更好(可能通过凝集素途径激活补体)。血清抗体常阴性。其识别抗原有的报道是Col-IV α345六聚体内部,有的还是Col-IV α3(临床表现为肺出血但肾脏受累轻微)。
单一型不典型抗GBM病:病理荧光表现为仅一种Ig伴单一轻链沉积;2/3患者为IgG1-Lambda型,也有单克隆IgA或IgM自身抗体的报道。大部分病例与多型(polytypic)不典型抗GBM病无短期临床预后上的差别,治疗上RTX或硼替佐米使用会更多些。这些病例是否归入MGRS还不确定。经典型抗GBM病与不典型抗GBM病鉴别见下图:

最后编辑于 2023-05-02 · 浏览 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