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racic Cancer | 亚洲食管癌流行病学地图
食管癌是全球第7大常见癌症和第6大致死癌症。亚洲是传统认为的食管癌高负担地区,占全球食管癌负担的80%左右。这亚洲地区经济社会带来很大压力,并在特定地区引发了一定社会问题。然而,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管癌流行特征差异很大。复旦大学赵快乐教授团队概述了亚洲食管癌流行病学地图,包括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年龄性别差异和未来发展趋势,并讨论了亚洲食管癌发病风险和保护因素、生存现状和提升手段、临床研究地区发展差异。

点击此处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原文
亚洲食管癌2020:根据GLOBOCAN 2020数据,亚洲共有481552例新发食管癌病例,占全球79.7%。亚洲食管癌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RIW)为8.5/10万,在各大洲排名最高,是非洲的2.36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3.54倍。东亚、中-南亚、东南亚、西亚的ASRIW分别为12.3/10万、5.6/10万、2/10万、1.7/10万,全球占比分别为59.2%、17.4%、2.4%、0.7%。蒙古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亚洲国家,ASWIR为17.1/10万,累计风险达1.97。孟加拉国食管癌发病率在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二,ASWIR为14.8/10万,累计风险1.69。食管癌在孟加拉国所有癌症病例中排名第一。中国的ASWIR为13.8/10万,累积风险为1.71,新发病例数为324422,是亚洲和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印度食管癌新发病例数为63180,是亚洲和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数第二多的国家,ASWIR为4.7/10万。

图1 亚洲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A)亚洲国家食管癌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WIR)和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WMR)(B)亚洲和其他大洲按年龄组分列的食管癌ASWIR和ASWMR
亚洲食管癌2040:根据GLOBOCAN明日肿瘤数据,2040年亚洲预估共有781000例新发食管癌病例和747000例新增食管癌死亡,相比较2020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增加63%和72%。叙利亚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幅最高,分别增加188%和193%,其次是沙特阿拉伯(发病率:171%,死亡率:183%)、塔吉克斯坦(发病率137%,死亡率141%)、蒙古(发病率132%,死亡率136%)。预计日本的发病率增幅(8%)最小,从2020年的26262例新增病例增至2040年的28300例新增病例,死亡率(15%)从2020年12270例死亡增至2040年14100例死亡。中国和印度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预计与全球平均水平相仿。然而由于两国人口基数庞大,2040年中国(估计新增病例数:530000,估计死亡病例数:525000)和印度(估计新增病例数:106000,估计死亡病例数:97200)的食管癌负担沉重。

图2 GLOBOCAN预估的2020年和2040年亚洲国家食管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数
食管癌风险和保护因素包括一系列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了酒精饮料、槟榔、吸烟、辐射(X/γ射线)、身体肥胖是食管癌致癌因子(证据充分),干洗、橡胶生产、腌制蔬菜、高温饮料、四氯乙烯是全球范围内食管癌证据有限的致癌因子。亚洲国家中东亚和中亚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从中国和蒙古一直延伸到中亚,该地区近90%的食管癌病理类型属于鳞状细胞癌。亚洲的地理和文化差异很大,食管癌高发地区大多位于丝绸之路沿线。有研究认为,沿着这条路径传播的生活文化、环境因素以及基因和遗传学因素可能与该地区的食管癌高发病率相关。21世纪以来亚洲人群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食管癌风险和保护因素也产生变迁。近年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前瞻性研究确立了食管癌致病和保护新的因素,典型的如中国ESLCSP项目和伊朗Golestan队列研究。

图3 两项代表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确定的21世纪亚洲食管癌主要风险因素 (A) 中国ESLCSP项目(B) 伊朗Golestan队列研究
食管癌是传统认为的预后不佳的疾病。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日本的食管癌死亡率远低于其他发病率相似的国家,可能与日本经济社会发达和内镜筛查计划相关。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在肿瘤防控中至关重要,然而许多食管癌高发病率的亚洲国家,食管癌相关研究的质量并不高,数量也不多,前瞻性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尤其缺乏。亚洲国家食管癌的高发病率为临床试验患者招募和癌症登记带来优势,可以为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和创新治疗研究带来机遇,提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患者的预防诊疗方案。
最后编辑于 2023-04-17 · 浏览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