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48-白血病患儿又得糖尿病,原因为何?
患儿女,5岁9月,因“多饮、多尿、多食4天”入院。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达2000+ml,每日排尿次数较前明显增多,量较多,夜排尿3-4次,尿色清,无血尿和泡沫尿,同时有多食,每天4次,每次量不多,近半月体重减少1斤,病程中无发热,无头痛呕吐,无视力障碍,无遗尿,就诊甲医院查血常规正常,血糖25.1mmol/l,建议至我院就诊,我院查血气:PH值 7.45 ,PCO2 4.90 Kpa ,PO2 11.30 Kpa ,BE(B) 1.80 mmol/L ,BE(ECF) 1.70 mmol/L ,NA+ 125.00 mmol/L ↓,K+ 5.50 mmol/L ↑,钙 1.170 mmol/L ,葡萄糖 27.80 mmol/L ↑,乳酸 6.4 mmol/L ↑,尿液分析检验报告:比重 1.041 ↑,PH 7.5 ,白细胞 - ,尿蛋白 - ,葡萄糖 4+ P,酮体 - ,清晰度 清亮 ,红细胞(镜检) 0 ,白细胞(镜检) 0 ,为求进一步诊治,急诊拟“糖尿病”收入院。
既往史:2021.10.25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规律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化疗,目前化疗进行至第4次,末次化疗时间为2.22,目前地塞米松口服中。
查体:神志清,反应可,全身皮肤未见明显皮疹,无出血点,全身皮肤无黄染,吸凹(-),两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未及杂音,腹软不胀,未及包块,肝肋下未及,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可,肌力肌张力可,生理反射存,病理征未引出,CRT<3s。口腔内可见白色分泌物,不易拭去。
考虑什么疾病,完善什么检查?
患儿因“多饮、多尿、多食4天”入院,近半月体重减少1斤,随机血糖多次>11.1mmol/l,尿葡萄糖 4+ P,酮体 -,“糖尿病”诊断明确;患儿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2.20-2.26、3.6-3.12期间有口服地塞米松化疗(4片 q12h,8mg/m2)史;辅助检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1.78 U/mL ,抗胰岛素抗体 阴性(-) ,胰岛素细胞抗体(ICA) 阴性(-)。胰岛素0分钟 94.97 pmol/L ,C肽0分钟 0.78 nmol/L 。胰岛素120分 185.90 pmol/L ,C肽120分钟 0.94 nmol/L,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及肝胆胰脾肾彩超结果正常。
病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患儿入院后予PICU常规护理,心电指脉氧血压监护,完善相关检查,予禁食补液,头孢呋辛联合氟康唑抗感染,补充白蛋白、丙球、纤维蛋白原等综合治疗,后患儿血糖下降理想,无腹痛,无呕吐,3.12转入内分泌科,予糖尿病饮食,胰岛素皮下注射(诺和灵R tid联合诺和灵N qn)降血糖,期间多次出现空腹低血糖,胰岛素剂量逐步减量。现患儿精神可,体温平稳,无不适,上级医师查看患儿后准予出院,门诊随访。
总结:
1.患儿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规律、多次使用地塞米松+门冬酰胺酶使用史。平素无多饮多尿症状,既往无糖尿病家族史,2.20-2.26、3.6-3.12地塞米松化疗(4片 q12h,8mg/m2),3.6左右出现多饮多尿症状。2.22号应用门冬酰胺酶化疗。3.13停用地塞米松后,监测血糖下降,胰岛素剂量逐步减量,结合患儿ALL病史及地塞米松使用史及胰岛功能结果回报,考虑类固醇性糖尿病。
2.类固醇糖尿病(steroid-induced diabetes mellitus,SDM)是由于体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过多引起的一种糖代谢紊乱综合征,具体分为外源性大剂量应用GCs治疗和内源性库欣综合征两大类。
典型SDM患者可有与2型糖尿病相类似的“三多一少”表现。此外SDM还具有一些自身的临床特点:(1)血糖值和尿糖值不呈正比,尿糖多为阴性;(2)酮症酸中毒比例低;(3)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夜间血糖逐渐下降,空腹血糖大多数正常甚至出现低血糖情况;(4)血糖升高具有可逆性;(5)对胰岛素治疗反应不一,部分患者有拮抗现象。
超生理剂量的GCs通过抑制胰岛素受体(IRS)、葡萄糖转运子及INS信号通路传导,降低组织细胞对INS的敏感程度,诱导外周IR的发生;增加糖异生,提高内源性葡萄糖水平;促进胰岛α细胞、抑制胰岛β细胞,使体内糖调节激素分泌紊乱,最终导致SDM的发生。

3.SMD在儿科人群中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高剂量GCs用于ALL、淋巴细胞瘤或结缔组织疾病等疾病。目前还没有制定单独的类固醇糖尿病指南,因此诊断类固醇糖尿病的标准与诊断2型糖尿病的标准没有区别。高血糖环境使细菌和真菌感染的风险更大,有研究证明小儿ALL患者合并类固醇糖尿病的感染风险增加,在一篇24例成人ALL合并SMD的报道中,9例合并霉菌感染,19例患者均为顽固性高热及伴随症状经查血糖证实糖尿病。高血糖也可能导致淋巴母细胞增殖活性增加。使用类固醇后被诊断为高血糖的儿童在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高血糖的风险不仅是类固醇治疗的并发症,同时是使用天冬酰胺酶制剂等细胞抑制剂的后果,或更罕见的蒽环类制剂。类固醇糖尿病的肿瘤患者中,维持正常血糖可显著降低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死亡风险。
4.这个病人的病因其实不难猜。但规培时我在血液科呆了3个月,就见到这1例SMD,发病率可能不高。需要警惕的就是高血糖使得细菌和真菌感染的风险更大,特别是合并真菌的感染,ALL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人中,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顽固性高热,在尚未明确病原时,应该查查血糖及尿糖,维持正常的血糖范围也有利于抗感染治疗的进行。儿童SMD的相关文章较少,期待各位园友分享经验。
参考文献:
[1]张芳,唐海飞,郭丛丛. 类固醇糖尿病诊治研究进展[J]. 疑难病杂志,2022,21(7):669-674. DOI:10.3969/j.issn.1671-6450.2022.07.001.
[2]Drucis M, Irga-Jaworska N, Myśliwiec M. Steroid-induced diabetes in the paediatric population. Cukrzyca posteroidowa w populacji pediatrycznej. Pediatr Endocrinol Diabetes Metab. 2018;2018(3):136-139. doi:10.5114/pedm.2018.80995
[3]顾伟英,华铮,谢晓宝,等.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伴类固醇性糖尿病24例分析[J]. 华夏医学,2001,14(3):369-370. DOI:10.3969/j.issn.1008-2409.2001.03.088.


最后编辑于 2023-04-12 · 浏览 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