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考点汇总(下)

续接上篇,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高频考点50条下半部分:
31.重症胰腺炎检查:血钙<2mmol/L,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腹腔诊断性穿刺:发现高淀粉酶活性的腹水。持久的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血钙低于1.5mmol/L提示预后不良。
32.胰腺癌的临床表现:最常见:腹痛、黄疸和消瘦,黄疸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加重。
33.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暴发型或重症——横结肠最严重。临表: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四大诱因:A.低钾;B.钡剂灌肠;C.抗胆碱能药物;D.阿片类制剂。
34.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
35.结肠癌:右半结肠以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为主。
36.肛裂典型的临床表现:疼痛、便秘和出血。局部检查发现肛裂“三联征”,即肛裂、前哨痔和齿状线上相应的乳头肥大时即可确诊。
37.肛裂=排便时伴有剧痛+二次疼痛伴中间间歇期+大便表面带有鲜血。
38.肛裂最好发部位是后正中线,截石位6点。
39.直肠癌肠壁狭窄症状是大便变形、变细,严重时出现低位肠梗阻的症状。直肠指检:简单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是临床门诊首选的检查方法。直肠癌中:筛查用大便潜血试验;首选检查:直肠指检;确诊检查:纤维结肠镜+活检。
40.腹股沟管前壁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有腹内斜肌的部分肌纤维,后壁为腹横筋膜,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内口即腹股沟深环,外口即腹股沟浅环。
41.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
42.斜疝:儿童、青壮年——突出于腹股沟管——进入阴囊——梨形——易嵌顿——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
43.直疝:老年——突出于直疝三角——不进入阴囊——基底宽——半球形——不易嵌顿——压住深环,疝块仍能突出。
44.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疝囊颈,于此处行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婴幼儿斜疝常用此法)。
45.Ferguson法:修补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病例。
46.Bassini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适用于腹横筋膜已哆开、松弛,腹股沟管后壁较为薄弱者,尤其适用于青壮年斜疝和老年人直疝。
47.Halsted法:与Bassini法很相似。
48.McVay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适用于后壁薄弱严重患者、巨大斜疝,还最常用于股疝修补,直疝患者更多用此术。
49.Shouldice法:既加强了内环,又修补了腹股沟管薄弱的后壁,术后复发率低于其他方法。适用于较大的成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
50.小肠破裂临床特点:早期即产生明显的腹膜炎。治疗:简单修补为主。
结肠破裂临床特点:腹膜炎出现得较晚,但较严重。
最后编辑于 2023-03-30 · 浏览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