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牙齿你怎么设计治疗方案?


前些天,临下班来了一个患者做咨询,情况如下:
患者陈XX,男,76岁,部分牙列缺失,偶有冷热敏感,日常进食困难。
期待目标:能正常吃饭,少上医院来看牙。
查体:12-17缺失,26-27缺失,31,、32、37缺失,41、42、46、47缺失。余牙多数存在菌斑牙石色素斑,上颌余牙均存在隐裂,冷风略敏感。23-25颈部楔缺,33二度松动,35颈部楔缺,44、45近中及颈部龋坏,牙体色暗。
既往史:高血压22年,降压药可控,日常140/90mmhg。糖尿病17年,用胰岛素后血糖基本低于8.5。冠心病11年。
助理检查后给出治疗方案:
1、全口洁治;
2、龋坏及楔缺树脂修复;
3、拔除33松动牙;
4、三个月后上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我给出了另一个方案:
全口拔除,三个月后全口吸附义齿修复。
理由:
一、患者余留牙状态不佳,采用治疗后可摘修复的方法在短期内可以达成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但是很容易出现一两个季度就要来一次、掉一颗邻牙修一次的情况,患者体验极差。
二、即使余留牙能再坚持几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期拔牙风险逐年增加。
三、患者有长年基础疾病病史,已近80,后期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极高;
1、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摘和全口的护理难度是完全不同的;
2、如果是半失能状态,松动牙可能造成误吸误咽,造成潜在风险;
3、半失能状态的卧床患者,义齿修复是很困难的,医生和患者都要冒极大的风险;
4、如不进行修复,患者营养摄入不均衡、胃肠负担重,吸收不足,会影响机体恢复。
四、患者牙槽骨形态良好,全口义齿修复可以使用30-40年,完全可以满足晚年使用。
五、良好的咀嚼功能一方面可以保障营养均衡,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胃肠道负担。
六、一劳永逸可以降低患者心理焦虑。
讨论:
1、很多负责任的医生会秉承“能保则保”能不拔尽量不拔“的原则,尽力以恢复自然牙形态和功能为主,个人认为出发点是没错的;
2、整合医学的概念我很喜欢,就是说我们在治疗一种疾病的同时,尽量考虑到短期、中期、长期乃至全身疾病的相互影响,尽量为患者选择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最利他的治疗方案。
3、个人觉得一个合格的医生,治疗的目标不是患者常来找你,而是不断地介绍别人来找你。
一家之言,有不足之处,大家共同讨论进步!
前几天刚做了一个脑梗后半失能患者的床前拔牙(仅黏膜相连)和可摘修复,感触颇深!再想想我刚毕业的时候,凭一腔热血拔光了我71岁外婆全口21颗牙齿,镶了全口,一口牙用了26年,今年97岁的老太太依然身体康健。




最后编辑于 2023-03-24 · 浏览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