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让健康老龄化跑赢人口老龄化

发布于 2023-03-24 · 浏览 308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4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让健康老龄化跑赢人口老龄化


**报,2023年3月14日(8)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老龄健康研究所研究员 伍小兰


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如何让老年人实现“长寿且健康”,全力推进健康老龄化,是建设健康中国以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老年健康服务工作在各地快速推进,成为促进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和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可以预见,未来健康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大老龄、大健康的事业发展格局将进一步交织融合,满足数亿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建设活力奔涌的健康中国。


满足多样化需求


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着力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是老年健康服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内生动力。在生物层面上,衰老增加了老年人面对环境挑战的脆弱性,导致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在增龄过程中,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产生特异性变化,同时影响健康的因素更为广泛、复杂。相对于中青年人群,老年人群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


老年期的健康特征决定了老年人除急性医疗之外,还需要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涵盖共病治疗、功能康复、长期照护、心理关怀、安宁疗护等多个方面,跨越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不同场所。


很多人把健康看作功能良好的状态。这一方面意味着要从功能健康的视角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充分关注和满足患病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的健康需要,还要特别关注和研究老年人能够保持良好状态的外部原因。


加大服务供给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变轨期”,人口老龄化将从缓慢发展转向加速发展。我国即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将在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将长期面临总量不足的瓶颈。


与此同时,随着“60后”步入老年阶段,在满足基本健康需求的同时,他们对健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将不断升级。这就要求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对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保障措施等进行全面的干预,加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


一是统筹实施老年健康服务普惠工程,打破老年健康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在城乡以及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格局,推动老年健康服务均等化发展。调动社会办医的积极性,减少社会办医存在的“弹簧门”和“玻璃门”等现象,织密老年健康服务设施网络,就近就便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二是着力落实《“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的加大老年健康专业人才培训力度的系统举措。


一方面在内科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强化老年医学学科内容。如果所有医生都能具备一定的老年医学知识,无疑能有效减少现代医学精细分科带来的“见病不见人”的弊端,避免过度医疗及其带来的副作用,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另一方面则是加快培养服务于老年人健康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从大健康的角度看,很多健康管理和功能维护的手段是非医疗性的。帮助老年人更好地提高环境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尽可能长久地维持自理自立的生活,这些工作需要并适合社会工作者来做,而不是仅依赖有限的医务人员。


优化资源配置


以功能维护和整体生活质量维护为导向的老年健康服务,并非单一性质服务,除医学服务外,还包括心理服务和社会服务,服务的触角也需从院内服务向老年人所在社区和家庭延伸。这就要求进一步整合老年健康资源,并完善、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


当前的治理措施主要以医养签约、养办医、医办养等为主,以需求为导向的医养资源统筹治理和部门协同治理力度还不够。在治理方式方面,还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和倡导,较少运用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给扩大老年健康管理需求、增加医疗护理服务供给、发展医养整合型的照护服务等带来障碍。


因此,要以医养、康养结合作为资源整合和功能耦合的关键突破口,为老年人提供整合服务,可持续地保障老年人因疾病和衰弱带来的长时间的护理需求,让老年人尽可能长时间地享有有尊严且有意义的生活。


一是提升养老机构医养康养服务能力,形成紧密型医养结合模式。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大中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另一方面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为老年人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或者结合辖区及自身实际,直接开办或委托运营养老机构。与此同时,还要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绿色通道,保障日常健康服务供给,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二是建立基层医养康养服务联合体,提升居家、社区失能照护水平。推动社区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扶残助残、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资源共享,探索建立顺畅的转介机制,有效衔接区域内外医疗、养老、生活支援等不同领域,实现老年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破除供需不匹配、纵向不到底、服务落地难等障碍。

最后编辑于 2023-03-24 · 浏览 308

回复收藏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