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拿到一个3岁儿童的会诊单,你方了吗?

发布于 2023-02-20 · 浏览 2552 · IP 陕西陕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7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zjmjxnc 推荐
iconzjmjxnc +2丁当

昨天值班的我,收到儿科一个3岁2个月男娃的会诊单。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看到这张会诊单的病人信息,还没看具体内容,你就会和我一样头脑中第一时间冒出“这可咋整啊”?

别急,先想一下,在问“这可咋整啊”之前,你能做些什么呢?

来看看我都做了些什么?

(此处应有自动打脸。)

img

因为,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给三线老师说。。。

——“我收到了一个3岁儿童的会诊单,头大。。。”

——“是什么情况要会诊?”

——“我不知道。我还没认真看会诊单,看到3岁就头大了。”

——“那明天早上查完房,你叫他们过来,我帮你看看。”


神仙三线对不对。

忐忑的小舟瞬间就有了底。


那么,你就静静地等着三线帮你问病情、帮你做精神检查、帮你看病历、帮你考虑吗?

NONONO……

趁着晚上会诊的时间,我提前去了解了情况,问诊+查看病例+检查报告等等。我将其病例总结了一下,基本上相当于一个疑难病例讨论的病例汇报部分,如下:

基本信息

患儿男,3岁2月。

病史情况

1岁4个月时发热,持续2天,最高体温42℃,于当地医院未查出发热原因,给予“退烧针”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此后出现不说话,仅会说“不要”“那”之类的简单字。未上幼儿园,在家知道要脱掉裤子解大便,解大便了会给母亲指解在哪里。很少外出与其他小孩玩耍,家中有一大一岁的姐姐(生长发育正常),患者与其玩耍可。

此次入院前14天患者突然出现呼之不应,持续1-2分钟自行缓解,无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的表现。入院前13天出现双眼向上翻,头向后仰,呼之不应,持续1-2分钟自行缓解,当时测体温38℃。于某医院住院,诊断“支气管肺炎,抽搐待排”,行脑电图示:各导见少量阵发性θ节律,各导见少量尖波、尖-满波短阵发放,行颅脑MRI未见异常(未见报告,家属自诉)。住院8天出院。出院后第3天,患者再次出现抽搐,如第2次表现。11.16日家属带其到本地看病,途中1天出现了6次抽搐,正在玩耍时突然抽搐,先出现“哦”的一声后便呼之不应,持续1-2分钟,无大小便失禁表现。于儿童医院住院2天,诊断“1.癫痫?2.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3.孤独症谱系障碍?”,住院2天家属要求出院来我院住院。

生长发育史

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无产伤窒息史。Apgar评分不详。出生体重4.1kg。母孕期体健,母乳喂养,7月增添辅食,无胃肠道不良反应,现无偏食、无挑食。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落后,3月抬头,4月翻身,6月会坐,8月会爬,1岁会走,1岁3月会叫爸爸,1岁4月后未再说话。

入院后检查情况

脑电图及颅脑MRI未完成;

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病原学均阴性,自免脑未做;

量表检测:

DST幼儿量表法检测:该患儿较烦躁,能配合,语言发育迟缓,运动发育36个月,社会适应21个月,智力发育17个月,MI(Mental index,智商)低于50分,DQ(Developmental quotient,发育商)低于50分。(注:DQ和MI小于70为异常,大于85为正常)。

Conners父母用问卷均在正常范围(注:主要评估多动症);

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无明显孤独症表现。

治疗方案:患儿目前无长期用药。治疗均为对症处理。

目前情况:自从儿童医院就诊至今未再出现呼之不应、抽搐表现。近几天因为害怕医务人员多,有时咬父亲和母亲。查看患儿时,患儿动作多,父亲抱其时患儿用头顶父亲,或者用舌头舔父亲,有时打父亲头,与患儿接触的十几分钟里动作未停止过。家属诉患儿在家看动画片时可以安静看很长时间。父母呼叫患儿有反应,制止其动作可稍微停一下,然后反复出现。

之后,我先列出了我的一些考虑:

1.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跟患儿接触时,他的多动简直让人感觉到烦人,一刻都不安宁,明显多于同龄小孩的动作。然而,患儿在看动画片时很安静,能较长时间静坐,这点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患儿应该不一样。另外,Conners父母用问卷是评估多动症的,该患儿的评分结果是正常的,也不支持。还有一点,患儿多动时的一些动作,如用头顶父亲的头、用舌头舔父亲的脸,对别人有不满时用手抓、刮别人的鼻子,这些动作有些怪异,感觉像是用一些奇怪的行为表示自己的喜欢与讨厌,给人一种智力差的感觉。

2.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该患儿1岁多时高热,之后出现发育障碍,这很容易让人想到患儿那次可能有脑损伤、之后出现神经发育的问题,此次就诊的“抽搐”症状,可能是既往器质性病变合并癫痫症状。如果是这样的话,感觉控制癫痫相对容易,神经发育的问题就太难了。

这些是当时我尽我所能罗列出来的情况。整理好这些,我觉得实在头大,只能等着我的三线老师来看看她的意见了。

第二天,患儿家属准时带患儿来了我们办公室,通过三线老师的问诊,进一步了解了很多新的病史和表现。补充如下:

01

对于“患儿不与其他同龄小孩玩耍,与姐姐玩耍可”的补充。通过看家属手机上录的视频得知:患儿在家和姐姐玩耍时,经常做一些重复性的、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动,如姐姐扔皮球玩,患儿只会不停地去给姐姐捡球,可以说是不厌其烦,他从来没有自己去玩球,都是帮姐姐在捡球,并且还很开心。

02

虽然患儿的Conners父母用问卷和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不支持孤独症诊断,但通过与患儿父母的交流发现,父母并没有认识到患儿在人际交往、刻板动作上的一些障碍,如患儿父母描述的患儿和姐姐玩耍是正常的话,看了父母手机中拍的小视频,显然并不是很自然的玩耍状态。

03

患儿表达喜欢/讨厌的动作和行为非常刻板、不适切,加之患儿本身有一些智力发育受损的背景,行为较为幼稚。

因此,三线老师考虑诊断倾向于“孤独症”。目前的治疗建议以行为训练为主,建议家属找较为专业的机构进行训练。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2023-02-20 · 浏览 2552

18 11 11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8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