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一院成立国内首个“小儿妇科学组”
按:
看了这文报道,马上想到:四川内地一位妇产科医生,前不久,夜里打我电话,要求加微信,请求帮助她女儿的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但我对精神科药物少有关注,但马上一句,药师圈内肯定有精神科专业临床药师,我待会儿也可以先查阅一下相关文献。
很快,当天夜里就搞定相关问题,并写一篇短文报道【1】:“兵贵神速,临床药师与互联网”,简要报告经过。而详细原始记录,收载咨询“第二十六章,妇科医生群微信咨询目录,第七十二节,求助安培酮与高泌乳素(---252页)”
从这个例子,说明,学术研究,要有专攻方向,但各专科协作,需要互联网平台,就能获得“兵贵神速”效应。同时也需要各地药师,互通有无,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发布共享。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善举。
2023-02-15,收录感言,辛老师
文献:
【1】简报:兵贵神速:临床药师与互联网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239003
北大一院成立国内首个“小儿妇科学组”
学科新走向
瞄准特色专业 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报,2022年12月28日(8)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儿童与青少年妇科学组 尹玲

尹玲医生在少儿妇科门诊出诊。
京城三甲综合医院首家少儿妇科门诊开设已近半年。作为其主要发起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儿童与青少年妇科学组尹玲教授认为,儿童与青少年妇科是医学的,是人文的,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发展少儿妇科,造福未来母亲”是她为这一亚专科提出的口号。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年底,距离我6月初坐在电脑前,给科室领导写申请,要求成立“小儿妇科学组”、开设“小儿妇科门诊”,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这短暂的半年时光,一定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
半年以来,在院科领导和同仁们的支持下,经过我和我们儿童与青少年妇科学组(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 PAG)成员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医院PAG在国内崭露头角,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患儿家长的认可,也让我这颗“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稍许有了一丝安慰。
因为是京城三甲综合医院首家PAG门诊,医院官网推出消息之后,媒体记者纷纷前来探访,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写了客观的宣传和报道,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与鼓舞,让团队成员信心倍增。我将这份感激之情牢记在心并化作前进的动力,执着地在这一新领域默默耕耘,出门诊、定常规、做科普、写文章,带领着这支小小的团队稳步行进的同时,也在不断思索,如何瞄准专业特色,更好地发展学科、壮大队伍,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国家政策是梦想的开始
2022年3月7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建立完善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针对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的健康需求,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
作为一名从业30多年的妇产科医生,仔细研读了这个报告之后,我在想,“妇女全生命周期”应该从女孩出生开始算起吧?青春期前这段时间,是女性一生非常重要的阶段,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吧?发生在这个时段的妇科问题,也应该及时得到解决吧?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首先,检索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动态。PAG在国外也只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其他学科是一个新兴专业,但学科发展已经很成规模,有专业的组织、学会和专著,每年定期召开大型学术会议,引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其次,国内多位著名妇产科专家如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石一复教授等曾多次呼吁,重视和发展我国PAG,让更多未成年女性得到及时的帮助和照顾。在国内也有了一些专科书籍和译著出版。最后,我国有一些医院开展了部分PAG工作,也有一些中医科医生在尝试,可惜尚未成体系、也未成立专业的学会支撑。因此,我认为PAG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值得尝试,它有望被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型亚专业。
社会需求是医者的责任
1988年我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留在北大医院妇产科后,师从国内著名内镜专家刘运明教授,在普通妇科、妇科内分泌和微创手术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吸引了一些家长带着未成年女孩来找我就诊。
记得2019年5月16日晚上8点多,正在吃饭的我,接到了儿科医疗主任熊晖教授的求救电话,希望我尽快帮助儿三病房一个4岁半、发热、抽搐、精神行为异常的危重脑炎女宝,解决卵巢畸胎瘤的问题。患儿的病情就是命令!我立即拨通了麻醉科曲元主任医师的电话,协商急诊手术的事宜。第二天上午,我们多学科团队给孩子实施了腹腔镜手术,病因去除,孩子的脑炎很快得到控制。机缘巧合,当我2020年跟曲元主任医师一起,率领“常春藤·无痛分娩基层行”专家团队,途经孩子的家乡时,见到了已经长高、长大许多的孩子。听孩子妈妈叙述那段“死而复生”的曲折就医经历和她全家对医务人员的由衷感谢时,我真切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崇高与伟大。一台手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这就是医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我也深刻意识到微创技术在特殊患儿诊治上的重要性。
今年5月,另一名8岁女孩的到来,让我更加坚定了发展PAG这个专业的决心。女孩的妈妈也是医生,女儿查出盆腔肿瘤后,她十分焦急。辗转几家医院后,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我。经过腹腔镜手术之后,孩子迅速康复。医生的孩子得了妇科病尚且如此波折,更何况其他家庭的孩子呢?少儿妇科门诊必须开起来!这种“利国、利民、利家”的事情值得去做!当孩子妈妈得知我们医院开设了专门针对青少年的PAG门诊之后,专程送来了一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详述她之前“无助与无奈”的心情,盛赞我们开设这个门诊的价值与意义。
团队协作是远航的基石
十分感谢医院和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的PAG工作得以顺利开展。6月7日晚上,科室秘书通知我,科室层面同意我的申请,建议由我牵头尽快组建团队、成立学组、开设门诊。随后,增设新门诊的报告很快得到医院批复,医务处房洪军书记给我打电话表示全力支持,宣传中心史楠主任得到消息,很快就编写了新闻稿,还有院党委姜辉书记,亲自征求我对新闻稿题目的意见,他那一句“听专家的”四个字,饱含了对专业的敬畏和对专家的尊重。
在科室杨慧霞主任的统筹安排下,两位妇科专业的副主任积极行动,仅仅一周的时间,我们就组建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少儿妇科学组。德高望重的内分泌专家李克敏教授欣然接受邀请,加入到我们团队中,给了我们学组强有力的支撑。学组秘书黄禾医生是妇科内分泌学博士,执行力强、专业又敬业,帮我协调了组里大大小小的事情。
针对少儿妇科患者人群特征,我们把专业门诊设在每周六上午,以方便患儿看诊。为了让团队尽快向专业化方向成长,我们采取“组团式”出诊模式,由我和李克敏老师领衔出诊、年轻医生跟诊,并在挂号须知中明确提出,要求了解孩子病情的家长陪诊。尽管学组的几名成员都是兼职,但这些年妇产科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丰富临床经验的积淀,让我们面对病情繁杂的少儿妇科患者时,也能沉着应对。遇到疑难病例,除了查阅文献、组内讨论之外,我们及时组织院内外多学科会诊,千方百计帮患儿“一站式”解决问题。
开设PAG门诊之后,一位辗转就医三年的“复杂外阴阴道感染”6岁小患儿,经过“对因”治疗一个月病情就得到很好控制。目前,开诊近半年,我们已接诊18岁以下患儿千余名,儿科住院患者会诊30余次,制订专业常规3个,国外学术会议摘要投稿1篇,国内PAG学术交流3次,完成科普文章约20篇,服务了社会、规范了诊治、传播了知识、培养了团队。
社会氛围是前行的动力
在我国,大约3亿人处于少年期和青春期,其中半数为女性。庞大的人口基数和PAG繁杂的疾病谱,让我们必须对此亚专业有充分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祖国的“花朵”,除了关心她们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学习之外,还要重视她们的性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可以在每年的体检项目中,增加妇科保健内容,普及科学避孕等相关知识,避免性侵犯和非意愿妊娠,降低生殖道炎症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以保证她们将来健健康康地为妻为母,承担起孕育、教育、养育祖国下一代的重大责任。 真正参与其中,面对众多患者后,我对儿童与青少年妇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它是医学的、是人文的、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这个新的专科需要背靠良好的社会氛围,得到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重视,从医学教育入手,设置正规的教程、培养专职的人才,才能成为主流学科。未来,我们计划尽快成立与学科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学术团体,以更好地推进学术交流。 “发展少儿妇科,造福未来母亲”是我提出的口号,也是我们团队为之奋斗的目标。总结我们开诊半年、诊治千余名小患者的疾病谱,排在首位的是“月经不调”,占到了就诊人数50%以上。因此,李克敏老师对我们学组提出了要求,她强调:“这些青少年月经不调的患者,经过我们的诊治,将来一定要让她们正常生育,而不是在生殖中心再见到她们。” 牢记着前辈的嘱托,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我们携手同行,任重道远!

最后编辑于 2023-02-15 · 浏览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