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数据运用策略
一、做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后续还能可开展的工作有哪些呢?
非靶向代谢组学属于前期的基础研究,大多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提供深入挖掘的方向,同时由于方法的局限性,其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概率。因此非靶代谢之后往往可以做以下工作:
1)通过靶向代谢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2) 扩大样品量,进一步确认结果的可靠性,更适用于临床研究
3)开展功能代谢组学研究,深入阐明功能机制
4)多组学联合分析,不同组学层面互相佐证
二、通过靶向/非靶向技术得到差异代谢物后,该如何进行后续分析?
基于差异代谢物的数据挖掘分析,大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首先将差异代谢物进行功能注释、化合物分类分析,可知干预后发生差异的物质属于哪些通路功能\是哪些分类的化合物
2)通过通路注释及富集分析,筛选出发生富集的通路和相对应的代谢物,进一步探讨与实验目的的关联性
3) 部分代谢物无通路信息需要进一步文献研究,查找其有报道的生物功能,研究其与实验目的关联性
4)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存在显著相互关联的代谢物,为生物学意义阐述提供参考
5)其他分析方法,如代谢物相关疾病注释、代谢通路可视化分析、ROC 等进一 步分析
最后编辑于 2023-02-02 · 浏览 2396